“你给我过来老老实实的”“就不,你越让我干啥,我偏不”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我跟五岁大宝的对话。起因是她在沙发上乱蹦跶,二宝也跟着跳。虽然沙发不高,万一掉下来磕到碰到可怎么办?是长时间在家待得憋坏了吗,这个小妮子也长脾气了,开始学会对着干。当时我这暴脾气也是没忍住,拖过来啪啪就冲着屁股打了几下。
打完就后悔,就感觉自己怎么这么失败,明明是自己脾气不好,修养不够克制不住,怎么能打孩子呢。后来还自我安慰,心想,这耐心是不是被这俩孩子给磨没了?
相信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不论什么原因,谁都不想看孩子哭哭啼啼,特别是被“自己打”这种情况出现。我家那位大男子主义极强,居然有句名言:要是说教能有用,那还需要战争干啥?这脑回路也是新奇的很。
那孩子能打吗,打了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这都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话题,“棍棒底下出孝子”用在当今社会也得考虑环境影响。
为什么不建议打孩子:
现在的孩子身心成熟较早,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时高声调对孩子,家里的老人还会马上出现护犊子现象。因此,打骂教育真不是以前那个年代所必须经历的。而且孩子还会受到以下伤害:
1.孩子身体会受到伤害,如果大人在气头上,手上没个轻重,再把孩子打出问题怎么办。
2.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孩子会变得胆怯,对父母也不再信任,出现逆反心理。如果一直这样对待孩子,那等到青春期,那时所遇到的问题会更难解决。
3.孩子心灵被强势打压,惶惶终日不得安宁,更会造成心理上一辈子的伤痛。
打孩子要看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不要打着“爱”的名义去打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面临危险制止不听劝阻,打个手心都可以,要让孩子知道危险情况不能去做,做这个事前孩子会考虑有畏惧感。
2.有的孩子的确闹腾,不给满足愿望还会打滚撒泼,这个不是此刻“打”能解决的,而是父母要想想,这个孩子从小成长过程中,到底经历什么才会变成现在这样。
父母单纯发泄情绪不可取
孩子“不听家长话”
这种情况是单纯性的,有家长觉得孩子的不听话,挑战了他的权威,因为在家,老子说一谁都不能说二,别提几个熊孩子了。只要不按照“家长指示”去做,连让孩子来解释的话都没有,一顿“加餐”就解决争论。这样的家长更不会管什么亲子关系,心理的疗愈过程。
最近网课连幼儿园也没放过,老师在班级群里布置作业,要求背诵一个短小故事。故事也不长,录音显示两三分钟。第一个星期,大宝非常熟练背下来,有事没事都对着墙在讲:“我叫**,来自中二班,今天给大家分享个故事……”
可到了第二个星期,新的故事出现,虽然听得也差不多,但开始讲就磕磕绊绊,全班都完成交作业,就差她了。老师开始催促,我们家长也开始着急。孩她爸又开始“恐吓战术”:“你讲不出来,今天中午就别吃饭”,说着就想抬手打她。
可怜的宝被吓得,心里只记着不让她吃饭,哪还有心情背故事。虽然我也在催她和她一起背,但孩她爸说这句话出来,首先我就提出意见了:有事解决事,不能增加负能量。
“能不能再多和她一起读几遍,她以前怎么背过的,我们可不可以当她从没有学过,永远把她当做第一次来学好吗?”
孩子出现问题是很让人头大的一件事,可家长也得换位思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耐下性子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及时沟通平复孩子心情
不得已打孩子,我们要及时跟孩子做个交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大打他。其实小孩知道自己做错事,心里也害怕惩罚,这个时候教育一下,他们也知道不敢再闹。
更深入的交流是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承认自己没很好控制情绪,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都是爱他的。作为爸爸妈妈也是要成长,打个巴掌给个枣,这一招要少用。
事情到最后大宝满脸委屈,我也知道自己在上情绪,蹲下把她拉过来,对她说:“宝儿对不起,妈妈不应该打你”“说对不起也不行,你怎么打的我,我得还回来……”这就是下一个我要成长的地方了。
本期话题:亲爱的各位家长们,我应该让孩子还回来吗?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我是福宝妈妈说育儿,关注孩子身心灵健康,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