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碎片化的人生需要碎片化的解释
记录生活中的小灵感,与小幻想
洒泪告别蹉跎的10月,拥抱依旧单身的11月
10/31
如果用一个词描述我2016上半年的状态,那肯定是骑驴找马,因为那时候在找工作,而且我在整个校招季里就像一只小丑
如果用一个词描述我2016下半年的状态,那无疑是追胡萝卜的驴
看过一张图,驴子的前面挂着一个胡萝卜,驴子冲着胡萝卜奔跑,它停不下来,但又始终追不到那根胡萝卜
胡萝卜貌似是真实,实则是虚幻的,对幻觉的信任和我的无知使我成为了这的样一头驴子
用《秒速五厘米》里面男主的话来说就是:我很想向前迈进,想触及那无法触及的事物,尽管不知道那具体是指什么,我不知道这份勉强的感情,是从何处如何孕育而生,只能一味地工作,等回过神来,日渐丧失弹性的心灵是如此伤痛
认知不够、读书太少、资质低劣、心理自卑……我的弱点太多了,本应该在大学里解决的事情,却拖到了工作中
唉,真是悲惨的人生
说道大学,最近我旦有一篇文章火了,里面谈到了自卑。先不谈文章,聊聊自卑,其实我觉得那又能怎样,与其因为自卑而自暴自弃自怜自爱,不如在知道生命有限之后向死而生,另外,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和被人比,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塑造一个人完整的自尊体系,一个人的自尊是内在的,不来在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来自于跟别人怎么比较,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行所当行,内圣而外王。
恩,关于自卑的话题,等我工作转正后会好好谈一谈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小作者停更了旦事记公众号,决定回去好好修炼自己,我觉得这个结局未必不好,但愿小作者能好好利用大学时光沉淀自己,韬光养晦,远离功利主义,多一些理想主义,相信下次见面时一定会给我们惊喜的
另外我最近感到很焦虑
早上看到一段话,心理学家罗洛梅说:“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焦虑的人才是真的健康、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这么说来,焦虑反而是常态咯,上进、焦虑、不满足,是件挺酷的事呢。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精英阶层也集体焦虑
我觉得我焦虑的原因更多是迷茫,前路未卜,为了不使我这段经历被岁月消弭,我选择了记录
现在回想我毕业季的故事,恐怕大都模糊了,今天突然想到了园区的许阿姨和陈阿姨,她们还好吗?她们曾为准备工作的我叮嘱了很多话,原话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印象中是保重身体,和多做事少说话
可工作后的我还是没能做到,所以说,记录的很重要,否则,你只能看到那些美好的回忆与你渐行渐远
我想去体会一把被时光冲刷的感觉,去做时间的朋友,感受时间的重量和质感
我的文字并不美,我的思维也并不深刻,但我在坚持,我在练习,我会每一个小进步而落泪狂欢,为每一个小收获而激动不已
碎片人生走完了十月,希望它一直走下去
最后引用和菜头的一句话:时光的伟力会把大多数人冲刷殆尽,留下非常有限的幸存者。不单是写作,在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所有领域之内,类似的法则都在起作用。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
10/28
现在是3点45,晚安,世界
早上7点10分,早起匆忙离开公司,为了不被人察觉
加班并不好,拖延症得治
不要被自己轻易感动,路还很长,你还要更加更加地努力,更加更加地去活得精彩
10/27
现在是晚上11点半,明天项目预答辩
今晚,睡公司
这地铁,我不赶了
10/25
珍视生活中的点滴,才能彰显生命的厚重
10/24
节日快乐!
现在觉得,当一个人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才应该是他真正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演化为一篇哲学论文。不管你信不信,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一直觉得,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思考的艺术》,这些都是书中之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完这些要去读其他书,效果会更好吧
如果我以后出一本自传,标题我已经想好了,叫《我与地铁》,不是《我与地坛》哦,和地铁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呢,每天早晨7点半的地铁,晚上加班到铤而走险赶末班车,如果哪一天没有做到末班车,而赶上了前一班车,我甚至会有负罪感:为什么不再加点班呢?地铁上,四周的人都在聊天玩手机,只有我一个人看书,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觉得,这个城市药丸。我和地铁真的有太多故事可以说了……
10/21
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的一生都在尽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如果每个人的资源转化率都一样,那自然资源越多越好,但事实上每个人资源转化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即使你所掌握的资源很少,但你拥有一种“资源逻辑重构”的力量,也能获得优势,这种力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力量
也许“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这个道理吧
10/20
编程诚可贵,码字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不抛
10/19
假的致良知,是指人为隔离一切干扰,营造出一种乌托邦式的无菌的环境,而真正的致良知,应该是即使有干扰,也能够处理好,做到心外无物。反观很多家庭教育,不让孩子碰这碰那,生怕影响学习,其实,真正好的教育是能教孩子去鉴别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从而让孩子更有能力去协调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也许,从小到大的教育,并没有教会我该如何去听课,做笔记,复习整理,我发现,我所欠缺的真的是太多了
10/18
绝大情况下,我们其实没有观点,我们有的,只是用自己的积淀对自己现状的解释
把能力缺陷看成价值偏好,这是我们经常用来骗自己的手段
为什么世界上的人总有各位各样的观点,答:看人们自己怎样以为
10/16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去芜存菁,是很多学习者的困扰,不妨试一下思维导图吧
10/14
专业、学历、阶层…都只是符号而已,所谓你们的想法,也仅仅是你们找到的解释系统去解释这些符号而已,而我是通过致良知,找到我的解释系统
致良知和独立人格竟有如此大的联系
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真相,你所理解的不一定是对的。理解趋势和发现真相哪个重要?我觉得你们需要回归本心,也就是致良知,不要为外物所困扰,真理即在我们心中,专注当下的事,并把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等待时间的答案,毕竟人是高维度的动物,让我们用好时间这个维度吧
10/12
大学时代的两位朋友对我影响很大,他们有两句话我印象很深。一位朋友对我讲:你所看到的成功的人,他们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才变得那么强的。另一位朋友跟我讲过:如果你因为要和成功的人做朋友的话,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处于自卑中,仰慕他们的光辉,一种是努力去达到他们的水准。虽然你们的原话我已模糊,但幸好人生路上有你们
10/11
22岁的我,真的感到和过去相比,我的创造力、自觉意识都比过去强多了,但现在的状态一定要有相衬的环境,即使不能在学校,也应该保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度
在绝境中逆袭,这也许是我一直以来擅长的地方,我并没有主动去探索什么,而是主导我的自由意志,去致良知罢了
现代人有个通病,面对过量信息的信息负载。为了不被湮灭自己的良知,我保持着记录,保持着思考
与其在学校浪费时间,不如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去做一些有利自己的事
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每次过年7天学吉他,不知道60岁时自己会不会成为吉他大师
很多大人,包括我爸,都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阳明新学在我们的时代大放异彩,就像儒家有秦汉一样
不能忘掉最根本的东西,我们的根性
有两种生活方式能在这个世界活得很好,一种是不断寻求外物,去理解市场,一种是潜心去致良知,去了解自己,而把两者结合一定是最完美的人生。即兼顾了历史进程和自我奋斗,蛤
10/09
每年给自己定个目标,那么今年剩下的目标就是100天读完33本书,养成习惯,扩展视野,2017年的目标就是搭一个个人网站
搭一个个人网站,和尼克松实现登月目标是一个道理,都要补很多方面的知识,和储备很多干货
10/06
只要有书读,世界就不会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