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别人的批评并不等于彻底否定自己,理解错了才会使一个人感觉愤懑。
2. 比起批评的内容,我对批评者充满敌意,心想“你总说自以为是的话”。通过否定对方,来否定对方说的话。
3.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别人的敌意逐渐淡化,而他所说的话却屡屡浮现在脑海中。
4. 某一时刻,我冷静下来,发现别人说的话指出了我问题的关键。
换个角度思考,就像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内心的格局会慢慢变大。
5. 格局变大,无论批评你的人出于恶意,还是说话不好听,你都会觉得“多亏了那个人”,并对其心存感激。
刚开始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内心会感觉受伤,仿佛箭头扎向内心,然后你责怪对方,将箭头射向外面。但是,当你发现“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就会再次转向内心反省自己。最终,内心释然,向外发射温暖、理性的箭。
6. 不管别人说的话多有道理,如果对方的话否定自己的人格,实在不可取,我也要以此为戒,注意说话方式。
这样一来,自己的思维也会发生改变。得益于这样的分析,现在任何人批评我时,我都会分析一下自己处于哪一个阶段,应该进入哪一个阶段,大家也不妨作为参考。希望大家受到批评时,能尽快恢复内心的平静。”
批评不是所有都听的,也不是所有都需要听进去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实话,在学生时代,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需要学习,需要被批评和指正,每个人都有错题本,对于科目的指正,更加深入的学习,其实我们对于人生的课题也是一模一样的,多多少少写过日记或者周记吧,反思反省自己的过错,收到的批评,是不是可以改正,或者怎么做会更好?
“遇事绝不可为难自己”
有些人就是一直苛责自己的人,遇事只会为难自己,也会解决,会去处理,但是呢,结果无论怎样,都是一种损耗,心灵还是肉体,可是哦,控制不住的。
“请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如果过于为难自己、逞强,心可能会碎掉。
我认为,让真实的自己慢慢成长,不断强大自己,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要学会独处,而不是不独处,慎独的意思是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要有所交际。
“孤独是好的,但不可以孤立”
“有位钢笔爱好者曾说,圆珠笔可以记录信息等事务性内容,钢笔却可以记录回忆和情感。”
好浪漫的用法
“一个象棋名家曾告诉我:“烦恼与思考是不同的东西。”仅仅原地踏步而得不出结论就是烦恼,反复动脑得出结论才是思考。”
烦恼。是哦,一直原地踏步,想想规则,想想下一步干什么,怎么样可以解决现状?我是该想一想。不要那么冲动的。
“无论从物理还是精神上,孤立是切断了与外在的联系,处于无依无靠的状态。为了填补空虚的内心,要么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要么干脆自暴自弃。
有的人因为恋人、友人等亲密关系而感到烦恼,从而决定“不谈恋爱”或“不需要朋友”,放弃各种关系使自己变得轻松。”
当代年轻人,有些可能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如何去规避,所以不愿意受伤害就从最开始的那样子开始。
“但是,想要孤立地生活,就要做好不需要援助、不求别人的心理准备。这与倔强、自暴自弃这样将错就错的做法看似相似,实则不同。
即使孤独,也不要孤立。不要因为求之不得,就说“我什么都不需要”之类的话,这就像孩子自暴自弃的做法。”
如今,便捷的生活,我们可以以半孤立的生活物理状态活着,点外卖,网购,网约车等等。但是也很是空虚的活着,因为信息太多不知道该思考什么该接纳哪个,只是有点点耐心是看那本书的三分之一。连短短文章的开头也不容易看得完。
“要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要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以孤军奋战,需要团队的力量。
“不能认为活着是自己的事,即使自己再努力,也不可能让心脏一直跳动。身体受了伤,也不是只要自己努力,就能马上让伤口愈合。
有的人靠自己赚钱享受生活,认为自己不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工资确实是劳动报酬所得,但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行业,如果没有消费者,就不会产生收入。感知并感谢他人的帮助,内心会变得更丰富。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误以为自己一个人什么都能做,失去谦逊之心,就会变得孤独傲慢。”
啊,原来这不爽的傲慢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