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是痛苦的体验者,又是痛苦的理解者。最初,心理学家更像科学家,他们无数次研究痛苦之人的心理症状规律,解读其无意识里的冲突,并通过将自己的解读告知对方,以及尝试用各种认知和行为层面的干预手段来解决问题,但这种单向的方式似乎并不怎么奏效。于是,心理学家开始选择不再置身事外,而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参与进来,最终他们发现痛苦之人反复倾诉的动力不是等待解读而是渴望回应。
回应什么?人的根本需要。人的根本需要是什么?人有五大动机系统:基于生理需要的心理调节动机(生理动机);依恋-归属动机;探索-坚持动机;感官-性欲动机;厌恶动机。
在对婴儿的研究中发现,每种动机的满足都会带来愉悦的体验,而父母的参与会大大地影响婴儿动机系统的发展与平衡。
一个会随时被妈妈识别身体饥饿或不适并安抚的婴儿会感到平静而安全(生理动机);
一个被爸爸“举高高”的孩子会体会到依恋的安全和一个有力量的爸爸带来的夸大的满足感(依恋动机);
一个被妈妈拥抱和爱抚的婴儿会感受到温暖和亲近(感官动机和依恋动机);
一个在爸爸的陪伴指导下第一次学会游泳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探索-坚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