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乐陵,是因为它的金丝小枣。那时候很奇怪为什么叫金丝小枣,后来听大人们说掰开半干的小枣,可以看到由果胶和糖组成的缕缕金丝粘连在果肉之间,拉长1—2寸不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丝小枣因此而得名。
今天早晨,得以带着小豆子和邻居夫妻二人结伴去了乐陵。沿途的景色与济阳并无二异,无非是玉米田、杨树林、长满芦苇的沟渠。直到进入万亩枣园,才感受到枣对于乐陵人民的重要性,漫山遍野、目之所及都是枣树,翠绿的枣叶掩映着红彤彤的枣子,使人垂涎欲滴。昨天刚下过雨,枣子被雨水冲洗过,晶莹剔透如玛瑙,雨滴聚集在枣子底部,垂而不滴,就像给枣镶嵌了颗颗钻石,熠熠生辉。记得以前读过的一个诗人诗中写道:“六月荷花连水碧,千家小枣射红云”。如此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了乐陵枣树栽培的盛况和金秋季节成熟的枣树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
最让我惊诧的,不是乐陵的百万亩枣林,也不是乐陵全市枣树达到两千多万株,更不是它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而是乐陵市委对枣树的保护,而是乐陵市悠远的枣文化,而是乐陵市冀鲁边区纪念馆带给我的震撼。
邻居的朋友是农业局领导,他们夫妻热情接待了我们,带我们直奔冀鲁边区纪念馆,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乐陵市上千年的枣树有1321棵,五百年以上的有两万多棵,具体数字我忘记了,但人家在介绍时顺手拈来,一听就是了如指掌的。内心对市政府的作为是敬佩的,有几个地方政府能如此珍爱历史存留的物件?而且据这位局长介绍,枣树已经成了市政府保护植物,随意砍伐、破坏、损害三棵以上枣树,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可见政府的力度是很大的,所以乐陵才能使枣树在这方水土上幸福快乐地生活上千年。
走在这古树园,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想象这千年的时光中,曾经有多少人抚摸过它们苍老的身躯,仰望过它们翠绿的枝叶,品尝过它们皮薄肉脆的果子。虽然大家不曾相识,虽然不是在同一时空,却做过同样的事,甚至以同样景仰的眼神,说过同样赞美的话语。只有这些千年古树,默默地站在这里,它们栉风沐雨,它们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它们,沉默不语。抚摸着千年老枣树苍虬的树干,其树态已是老态龙钟,千奇百怪,成为活化石,有的内膛早已成为空洞,仅靠外部骨干及韧皮维持生命。有的在老树基部又生长出了小树,成为子母树,结果时“子母同丰”。奇怪的是生命虽已苍老如斯,鲜红的果子却依旧挂满枝头。我好奇地问起枣树的盛果期到底在什么时候,那位领导摇摇头,说谁也不知道,因为没人比千年老树活得更久远,大家都笑了。
冀鲁边区纪念馆的恢宏也是我没预料到的。它坐落在一片望不到边的枣树林里,主要有5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休闲广场(入口牌坊、主题雕塑);第二部分冀鲁边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三部分烈士碑林;第四部分纪念广场(英雄纪念碑、烈士墙);第五部分常大娘展馆。主题雕塑由昂首并肩的工人、农民、军人三个人物形象组成,寓意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武装斗争,我们的军队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雕塑下方有四面浮雕,是发生在冀鲁边区的四个历史故事。因为带着豆子,没有仔细倾听。
因为到时已经正午时间,纪念馆闭馆了,没有机会进去看看,十分遗憾。纪念馆北边烈士碑林埋葬了1003名烈士,据说列入碑林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走在碑林中,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想象着这些曾经年轻鲜活的生命,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谁的儿女,他们又是谁的爱人,他们或许也是谁的父母?如今,只变成了石碑上冰冷的文字。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有名字,有更多无名英雄不知身首何处,魂归何方。站在一个石碑前,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旁人有讶异的目光,我无视。不知道是年纪的缘故还是什么其他的,越来越感激那些带给我们平安的人。
乐陵之行收获满满,同时感受到文化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假如我的朋友来到济阳,我该怎么自豪地给她介绍济阳,带她游览济阳?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