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离职之后,朋友圈多了很多新加的朋友,都充斥着“日结”、“兼职”的字眼。
通过这些中介们的联系,我找到了一份在出租房附近不远的餐厅,是做端菜服务员的兼职,一小时能赚十八元。
曾经眼都不眨只用几秒钟就花出去的一杯咖啡的钱,如今要用一小时去端盘子才能赚回来。
我站在后厨的消毒柜前,掌心贴着温热的骨瓷碟,鼻尖萦绕着消毒水与隔夜油渍混合的气息。
主管示范端盘手法时,我忽然想起上个月还在用这套手势优雅地端起咖啡杯。如今八寸圆盘在我的指尖微微颤抖,就像我那放在天平上摇摆不定的尊严。
到了午餐高峰期,后厨就如同沸腾的熔炉。托盘上垒起六份石锅拌饭,蒸汽在镜片上结成白雾。
我的左臂因长期托举开始发麻时,却突然听见收银台传来争执声。穿着褪色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因优惠券过期涨红着脸,领班小跑着递上免费酸梅汤的瞬间,我瞥见他一瞬即逝的不耐烦的表情,快到应该没其他人能察觉,他就已经把笑脸挤出来了。
到了晚市打烊后,那洗碗池的泡沫已经漫过了我的手腕。这里的实习生小陈,说每天存三十块就能给自己买个新书包。
我想也买点什么好呢?我把工作换算成具体的食物:擦净一张桌子等于半斤排骨,收拾十桌残羹就能抵掉下月话费账单,做满一个月应该就能在还清花呗分期后,还能剩几口饱饭。
我记得在某个暴雨夜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后,积水倒映着商业街的霓虹,在脚下碎成星子。
两条裤管被雨水浸透的沉重,竟与当年提着公文包挤地铁的疲惫殊途同归。
至于每周一结的工资,我把这几张大红钞票放进收银机里核对了一遍又一遍,闻着纸币上的油墨味,确实比电子转账更令人心安——因为这是我看得见摸得着的努力。
我习惯攒够一个小小的目标后就去银行存定期,当我半年后打开银行APP时,看到存款数字逐步在以缓慢但坚定的姿态攀升。
那些曾被轻视的十元、二十元在存钱罐里静静地呆着,在否定着我昔日对着网红餐厅九宫格摆拍时所乱花钱的虚荣。
而如今我经过高端品牌店,也只是路过而已,生活终会褪去滤镜显露出粗粝的质地。
当我学会在翻台间隙用抹布快速叠出棱角分明的餐巾,突然明白所谓体面不过是漂浮的云絮,真正支撑人生的永远是那些需要俯身才能拾起的碎银。
就像此刻后厨蒸腾的热气中,每一粒在围裙上凝结的汗珠,都在折射着真实生活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