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聊的是:如何思考“工作”这件事?这是几乎所有人都避不开的的问题,即使你创业了,也只是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质上还是花你的时间、能力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这次主题,想讨论的核心在于每个人对“工作”这件事情的看待方式,不仅仅是态度上的差异,关键是这种看待方式会影响你后面在工作上的行为和结果。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份工作,不同行为的差异,在时间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和别人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会越来越大。
那么对工作这件事情理解的差异,在几年后真的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吗?我们来一步步分析。
对工作的第一层理解:为公司打工
这种状态下
1、公司和我的关系是冲突的。公司通过压榨我,来赚钱。因此加班的时候,你是在抱怨的。也不想额外付出太多精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因为你会觉得是为公司而做。
2、你和相同工作岗位同事关系是竞争的,你会担心对方能力比你强,甚至抢走自己的资源与晋升机会。
对工作的第二层理解:为自己的打工(更准确的说法是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这种状态下
1、公司和我的关系不仅不矛盾,更要感恩公司给的成长机会。不仅仅是要完成工作,更好把工作做好,并且进行总结,提炼出某个领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框架。加班能接受、上级的批评能够接受,一切不长期伤害身体健康,又有益于自我成长的方式,都能够去做。
2、你和相同岗位的同事关系是相互学习的,因为你清楚遇到更强的人,会有更多学习成长机会。即使对方确实拿走了一些你的机会、资源,但是你仍然在理性上感谢对方的出现。因为自己清楚不可能一辈子在一家公司工作,那么让自己保持最大程度的成长才是关键,新的领域新的机会新的工作还会有。
在工作的早期我是有困惑的,例如:
1、非常在意工作表现,会觉得工作创造价值没有被发现
2、有工作能力优秀的同辈在竞争,会非常在意对方的表现
3、会担心某一天离开公司,自己还剩下什么?
后来慢慢明白,自我的成长才是最应该追求的。如果是站在这个角度思考。非但要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甚至可以推荐更优秀的人加入团队,建议上级在产品的特定时期,招聘有能力的前辈,和现有团队进行互补。之前一些看似合理却又短视的想法,现在看来是比较幼稚的。
未来还要面对更多的未知问题和未知领域,现在所处的公司和工作很大可能性是会在几年后换掉的。短视频、直播、传统互联网都会成为过去,这时候自己还剩下什么?对人性的了解、对商业把握、对特定领域的深度洞察、自学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底层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这些深层次的能力结构,这才是最应该去在意的。
有一位前辈说过: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关于工作关于成长,你对工作的看待方式,多少能够看到自己的格局。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没有意识到,正确理解一个概念(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
好的概念会带来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认知引导正确的行动,正确行动的日积月累会带来成长。
举个例子来说吧!
例如:对于是否要学习如何追女生这件事来说
会有人认为这是不对的,追女生是多么浪漫的事情,怎么能耍手段,用邪恶的方式去追女生。然后慢慢排斥去学习,最后用笨拙的追求方式让女生感到不舒服。
也会有人认为非常值得去学,如何吸引女生、如何让女生对你的印象好、如何追到她。然后慢慢去尝试去学习,在不断试错中也追到了自己喜欢的女生,并且在被追的过程女孩也享受着你带给她的惊喜、喜悦和用心。(虽然感觉有点像是被骗了,啊哈哈哈......)
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两种不同的行动,两种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正确理解一个概念(一件事情)的角度和方式异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你的行动和结果。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这一辈子还有许多有趣的领域要去探索,希望在我们在喜欢的领域都能够把它玩透、玩好。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这么“累”,所以这是篇写给20%的人看的文章,也是写给自己看的文章。
一切都是修行,
一切都着落在自身,
一切都在经历时间的考验。
好多大脑中我们习得的【概念理解方式】,看来要慢慢重构了...重新定义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