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与《非暴力沟通》结合共同学习。交代了书的封皮、七把钥匙以及三位作者的友情推荐。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是个体心理学,非暴力沟通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有个体心理学,后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因此说个体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巧合的是两个理论的发现者都对东方智慧有所了解,《道德经》被称为哲学圣经。
只有建立了尊重和合作,方法才不是控制别人的工具。
第一章:尊重孩子
第二章:尊重自己
第三章:相互尊重的方法
这本书是本好书主要在于除了理论的介绍,在第二部分的七把钥匙中还帮助我们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序言第二页第一段教我们如何与人建立连接,第二段讲述一个孩子被全然地信任的重要性。
前言第二页第一段倒数第六行然而到本段结束,我们的生活标准是否制定的过于高了呢?这样高的标准让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降低。压力是我们的期望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希望孩子特别全面带来了焦虑,我们想要的只是我们理想中的孩子,很多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小孩。第二段:很多时候,我们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简介第二页第一行尽管对孩子的管教已经从让孩子负疚、羞辱、赞美、惩罚、奖励到“自然后果”、“计时隔离”、“正向激励”等比较友善的方式,但其终极目标仍是在控制孩子,这些方式容易适得其反,违背了他们为人父母的本性和初衷。第二段身教胜于言传,少说多做,《非暴力沟通亲子篇》提供的方法更回归本性,所倡导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你跟孩子们一起缔结的深厚联结的美好感受之上的。
简介第三页第三段只有5%的人生学习来自“教诲”,很多时候家长说的一连串话小孩子的反应是大脑空白;大孩子则会顶嘴,说知道了,你已经说过八百遍了┄孩子们用你对付他们的台词反过来跟你讲理,会顶嘴说那你还┄
正文第四页1-5,家长通常也说不清楚“尊重和合作”到底是什么,他们甚至会觉得自己的意思每次都不太一样。只有自己目标明确,孩子才能目标明确。合作即一起工作,必须是双向的,当我们渴望得到孩子的尊重和合作时,孩子也希望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合作。合作是平等关系;配合是按照一个人的方式来,有主次之分。家长需要做的是同等珍视你和孩子的需要。
五页第二段:你和孩子建立联结正是通过孩子和你分享那些学习之外的“闲事”。一个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人际关系一定会出现问题,人类的失败往往来自于此。
六页第一段:玻璃心正是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失败过。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这样做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后果。合作是一种生存的技能。我们往往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需要解决的不是矛盾本身,即显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冲突点,问题出在了其他方面,甚至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最后一段合作是一种生存技能,合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技能,懂得尊重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才会与孩子合作。如果能将“孩子是我们生的,我就得管着他/她”转变为“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我们对孩子就多了一分尊重和接纳。孩子对父母是无条件的爱,很多时候孩子尊重了我们,但我们有时并没有尊重到孩子。
九页上面小字部分:放下我知,即非暴力沟通中的零步状态,也就是不带自己的意图,不过滤自己的价值观,看清人原本的样子。我从未认识过现在的你。零步状态下可以获得智慧。正面管教中也提到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家长告诉孩子的是好意图,但孩子听到的是指责和责备。你如何做,孩子就会如何返还给你,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很多家长是情绪操控型的,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有时我们表达的是给孩子几个选择,其实我们预设了答案,如果选择了其他的答案父母就会不高兴,没有做到全然地接纳。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应该、必须、总是、从来的事儿。
十一页第三行当我们有很多的策略和方案时,条条大路通罗马,策略是让我们智慧的部分。我可以这样做,但我知道还有别的方法。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养育是基于恐惧的养育还是基于勇气的养育。尊重,是一种“看事情的方式”部分:孩子未来是用父母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有时候孩子只是想和我们分享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家长却总是反应过激,希望通过这件事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此时的谈话中意图心和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谈论的话题主旨则发生了变化。
十二页聚焦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此时我们的目的是纠错。
十四页案例部分:这个爸爸更多说的是自己的愿望和感受,孩子都是向善的,特别希望我们给到理解和尊重,但我们更多给的是批评、指责和建议。
合作部分:人天生是乐于合作和助人的,家长应该做的不是打压而是唤醒。如果我们是封闭型思维,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
第二章:了解需要,看到需要,学习并练习满足需要,也要有办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应该为了照顾孩子而让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生命本该是丰盈绽放的。
十八页第一段如果你照顾好了自己,你会培养出有生命力、向上、有活力的孩子。第二段要蓄满自己的爱之杯,我们给予别人的爱一定是溢出来的爱。
二十一页上面小字: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人觉察的四个阶段: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学习新习惯,好好关照自己部分:要先学会爱自己,抑郁是很多情绪的积累,当一个个情绪产生时,及时的清理掉,便不会陷入悲观的情绪当中。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是最难的,要做到全然地接纳。鼓励咨询中提到的改变的四个阶段:有意愿(很多人的意愿都是假意愿,即并没有为改变付诸行动的意愿)、有觉察、接纳、改变。
二十二页练习部分:照顾好自己,发现需要和看见需要很重要,需要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可以结合非暴力沟通的需求卡找到自己的需要。
二十三页小字部分:婴儿本身就是零步的状态,非暴力沟通是孩子的母语,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回归到孩子的状态。先学态度,最重要的就是使用非暴力沟通时的态度。第二段:原生家庭带来的模式是自动化部分,非暴力沟通就是帮助我们去本能涨本事,放下那部分影响你生活的固有信念。
二十四页知道何时按下暂停键部分:自己不能解决所有的事情,有时请求别人的帮助时对方特别高兴。示弱,让对方感受到被需要,适时地寻求帮助。你需要支持和灵感部分:经常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练习自我联结和倾听,跟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很多时候两个人的需要其实相同,但由于方法不同导致两个人发生争执,此时多一些同理倾听,情况将会得到改善。对待孩子,我们要先同理再教育。非暴力沟通中有豺狗和长颈鹿的比喻,其中豺狗总是想要去修理别人,然而当对方没有准备好时,我们的沟通是无效的,在沟通中我们只想听我们想听的话,其余的话可能你说了对方也并没有接收到。照顾好自己的方法包括积极暂停、学习新习惯、寻求帮助、接纳自己、放松十分钟(如通过冥想的方式:若能够很清醒地感觉到每一个步骤则表示很放松;若进入不了冥想状态则是身体太紧了;若睡着了则是太累了)等。
二十五页第一段:当我们打孩子自责时是我对孩子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应该谢谢孩子给到我们的“照妖镜”。
第三章:是什么让合作难以为继?对他人的控制、思想不同频、联结断了、没考虑到对方的需要、带着滤镜去看一个人、不接受这个人等。
二十八页小字部分:保持清醒即是零步状态,有时我们的理智脑不能传达到动物脑,此时大脑盖子就开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察觉,就像一个亮了灯的屋子,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对一段关系、对事情有帮助的行为。非暴力沟通就是希望我们面对问题不再条件式地反应,而从无觉察到有觉察,运用有意识地语言。
二十九页你所能做的:找时间去跟孩子们联结部分即特殊时光,在正面管教课堂上也提到了家庭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是家庭娱乐。标签、攀比和挑剔造成我们和孩子的矛盾。贴标签是我们对别人的评判,评判式地交流是自杀性的交流方式。
三十一页你所能做的:真实地表达自己,既不评价也不挑剔部分也即描述看到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使用我句式:用我开头代替以你开头(如第二段第二行),同时多使用提问的方式(如倒数第三行不知道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记得每天晚上喂狗?)
三十二页小字部分:少使用“不语言”,我们有时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此时孩子仍旧困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三十三页小字部分:在育儿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是让他害怕,因此下次不敢再去做类似的事情,然而一旦孩子强大了就会逆反,这也正是现在很多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困扰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是其对孩子失去了影响力。你所能做的:弄清楚你对孩子的要求部分,家长想好了再向孩子提请求,最后让孩子来决定,并全然接纳孩子的选择。谈话中把我变成我们,把我的需求变成我们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对方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没有看到自己做了什么。
三十四页思考和沟通的习惯部分:我们都知道21天养成习惯,90天固化习惯,6-12个月改变习惯,因此长时间的浸泡学习可以帮助我们重塑信念系统。
三十六页小结:所有的教育都是关于关系的教育,过得不好的孩子都是联结没建立好,建立好的联结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好的人生状态。关系出现问题一定是联结出问题了,要么是你看不到他,要么是他看不到你。所有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来自于没有做好课题分离,即我们进入了他人的课题和他人进入了我们的课题。更多关于课题分离的描述参见《被讨厌的勇气》一书。
总结序言和前三章,大家的收获及老师的讲解主要包括:
1、不能感受到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从未被感受过,感受是需要被满足和未被满足的身体反映。感觉没有好坏,我们认为的感觉的好坏是感觉之后的行为。
2、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痛苦的抗拒。
3、将好学校妖魔化其实是自己家孩子的能力不够,很多学习好的孩子并没有感觉到学习很累,孩子其实急于补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知识。
4、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就是行动,在每一个当下做这个当下需要做的事。
推荐书《零极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零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