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公住在山东省的一座小城市里,一座正在建设发展的小城,市区面积既不大也不繁华。
我的老公打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从祖母(奶奶)到父辈、兄弟姊妹、侄子外甥,几十口人。我老公是第七个孙子,也是最小的孙子。如今我儿子是第七个重孙子。在我们这辈前,他们都过着男尊女卑、尊老爱幼、“天爷爷, 灶爷爷,初一、十五拜一拜”的大集体生活。我老公自幼事无巨细都有父母打点周全。
这与我成长的环境几乎完全相反,我从小生活在基督教的家庭,爷爷奶奶在爸爸还幼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家里走动的亲戚并不多,父母对我的学习生活基本不参与,只在重大的事上才会出面,一次是高一读不下去了(数理化让我太痛苦了),一次是复读那年我要转学。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的爸爸很早失去爸爸妈妈,所以他不知道怎么去关心我们。我的妈妈带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让我从小认识上帝,大的人生方向不至于跑太弯又结识了很多弟兄姊妹,令我的成长充满祝福。
我和老公虽不是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异,但我们家庭环境真的差太多。来到山东生活的这一年,一开始满是新鲜,后来感到全是挑战。这一年,我不仅从女朋友发展到媳妇、儿媳妇、孙媳妇,而且从学生升级到妈妈。我不能再随意发脾气,不高兴就说分手,因为这真的没什么意义了!我要学习的是怎样做一位“贤妻良母”,我敢说这比逼着一个文科生学高数还难!
公公婆婆都是非常疼孩子也好相处的父母,我们不存在婆媳矛盾,生活也算融洽。入冬,我们把奶奶接过来过年,奶奶是个非常整洁、爱干净、缠足的封建女性,每天早起,被子叠得平平整整,床单一定用大刷子清扫一遍,衣服能手洗的都自己洗,一件要洗很久才算合格,随身一定有块毛巾备用,手里常握面纸清理眼角的泪,用餐后,自己面前桌子的那块一定要擦干净……而且奶奶很爱漂亮,你完全想不到,即便奶奶已经90岁了,稀疏的长发梳盘起来并不起眼,但奶奶执意要留。修剪指甲的时候不能修短,会显出手指粗。每次出门,一定精心着装,小到缠在脚腕的布都要换新的。
四世同堂,既热闹亦欢乐。但这不代表我们的家庭生活里就没有代沟和意见的相左,我们出生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三个女人爱着同一个男人,都说感情容不下第三者,况且我们存在第四者。除此之外,我们最根本的信仰立场不同,好在经过这几年遇到事情的祷告与经历,老公在儿子出生的前几个月,确信了上帝的存在,心甘乐意的接受了洗礼。这让我对未来“同负一轭”更有信心,即便有一天,周围的人都背弃你,只有你的另一半与你共同进退,你都是充满信心与力量的。
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磨合,生活里细碎的烦恼可能依然存在,这也是家庭生活无可避免的人多事多。也许,这样大家庭的生活只是暂时的,我们终将会离开父母有自己的小家,更独立、更成熟。万事互相效力,这样的一段生活,总是让自己得益处。当我不能回避或逃避时,要么改变要么适应。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慢慢适应也就慢慢融入。当父母年老,我们再回归家庭生活,也就更了解他们。
但这和谐共处的一切,还要归功于我老公。原本我和这个家庭里的成员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他们没有对我做过什么,我也无需竭力对他们做什么。然而我向他们所做的,是因着我老公对我的爱与付出,因着我对老公的爱,而甘心乐意去爱他们。
大学恋爱的时候,老公也是对我非常体贴细心,但没有进入婚姻生活,我们更多只是取悦对方,谈不上负责、承担。婚后,彼此感情才更加确定,更加坚定。在我产后,虽然妈妈、婆婆、小姨,对我都有照顾,但我老公是最辛苦的。白天叠尿布、哄儿子玩,晚上,他夜夜搂着照顾儿子休息,期间帮我洗头发,他能忙过来的都亲力亲为,导师有事还要坐一整夜火车回北京。每每坚持给儿子换尿布,洗澡,穿衣,喂饭…这一年,老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照顾我们上,他在家的时候,会分担我大部分的家务包括照看儿子,偶或有什么“家庭梦想”(比如,我想要个新枕头)、“小心愿”(比如我想到吃什么了),他都会满足我,即便他上班实习的期间,也会给我们准备好,吃的、喝的,用的,儿子衣服都分类叠好,以备我找。第377天,就在老公工作转正的那天,儿子会走了!这对我们的生活来说,真的是个崭新的开始!
这五年内心从年少气盛日渐平和,也经历一些起起伏伏,这些都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婚姻,更加我近乎完美的老公,儿子的爸爸。所以我愿意为着他去做该做的。就算做得不够好,也要有进步。这也让我体会到在一个家庭里,孩子不是中心,父母不是中心,夫妻关系才是中心,只有夫妻彼此相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才能给父母更好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