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焦虑。
今天一个老学员家长和我聊聊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主题只有一个,为啥我家孩子不听我的,为啥孩子不想和我说话……
沟通的问题似乎成了teenagers家长谈论最多而且是最无奈的话题。
第一说话的人是谁?往往是家长,很多家长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忽略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可能出现沟而不通的情况。
妈妈说的是天冷了要穿秋裤,背后的含义是注意身体。
孩子可能get到的是,又要表回去那种臃肿的体态,行动不方便。
妈妈会怪孩子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孩子会觉得出门就上车,下车就进入教室了,而且教室里有很多同学,每个人的都是一个小火炉,班级里很热,没有必要穿。而且天天在班级里学习,也没有时间出教学楼,不可能冷。
两个人之所以出现这么大反差,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经历不同,妈妈没有体验过孩子天天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孩子也没有体验过妈妈天天在室外的艰辛。很多人沟通往往是在自己的认知层面上不会体谅别人的处境,所以就形成了第一种沟而不通的情况。
第二听话的人是谁?孩子!很多孩子是不想听妈妈(家长)说的。孩子在学校其实也如同一个小社会,看似轻松的环境,也暗藏各种问题,他们会因为成绩和自己生气,也会因为和同学之间小摩擦而放大情绪感受,还会因为老师一句批评或者一个否定眼神而抑郁许久。但是回家了,这个本来应该放松、安全、温暖的地方,却迎接来家长(妈妈)一顿“神曲”。没有表达的机会也没有听的欲望,心门对家长就这样关上了、屏蔽了。无论对方说得再多也听不进去一个词,一个字。
第三听话的人是孩子!可是他们“听”话的器官不仅仅是耳朵,还有身体。很多小孩子真的非常敏感,你的开不开心,他可能通过今晚见你第一眼就已经做出了反应,没等你说话,ta就做出了反应,“听”或“不听”,如何听,听多少。还有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真的能听懂你的表达,不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真的可能听不懂。带着情绪和他们沟通,放心他们真的听不进去!
沟通是一个技术,也是一个艺术。发自心底里的声音最有魅力。能够换位感受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你的听众是谁?他能听懂什么样的表述?他喜欢怎么听?有时候不一定语言才是唯一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