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按照需求实例化的五步法来重新修订之前的实例化案例,编写过程中,对需求实例化又有一些新的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们所谓的“需求实例化”其实只是五步法中的“列功能”。而正常的“五步法”其实包括了:定系统,找用户,问目的,画场景,列功能。
- 从定系统开始,去真正理解我们的系统边界,寻找在对外提供的用户系统中,我们和其他子系统的交互界面是什么。
- 当系统边界定下来后,用户也就清楚了,对于一个大的系统产品来说,可能存在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这一步,对于一些互联网的创新型产品,通过引入用户画像等用户挖掘的探索,就也有可能给这个产品创造一些竞争力。
- 问目的,是我们通常忽略的,我们往往拿到的外部专业网给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关于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这个步骤中,往前走一步,理清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问题域出发,反而可能会有突破性的收获。
- 画场景,这部分是去理解不同的用户角色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使用这个功能,比如,用户是用手工操作?还是和代码去做对接,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考虑的侧重点会不一样。这里,自然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场景的识别。比如:安装和升级场景,多时区夏令时
等。 - 列功能:需要提供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我们基于现有的系统需要进行哪些功能的改造,可能涉及到对已有功能的修改,或提供新的功能。侧重点是这些功能应该如何验收。对于复杂系统来说,尤其需要考虑在改造已有功能的过程中的波及影响。
总结起来说,需求五步法就是一个具体的,可落地实践的需求分析工具,它提供了一个套路,让我们更全面更系统的对一个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通过这个分析过程,BA主导,频道与将各个利益相关的角色进行沟通和交流。输出物可作为开发编码和测试设计的入口。
往前走一步:基于需求五步法的需求实例化实践还可以很好的和MFQ进行结合,用于解决复杂系统复杂功能的质量保证,两者的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