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年的国庆假期,一场唱歌局上,我和L——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第一次在私人的聚会相遇。彼时,他刚去香港读研,而我在报社刚开始正式工作。
我第一个到,在大厅的沙发区等待他们。L第二个到,他走进门,迎上来和我打招呼。尽管同学四年,但从来没有和他有过私人的往来,也从没有认真端详过他的模样。他走过来那一瞬间,发觉他消瘦了许多,也变帅了很多。
那是一场奇怪的聚会,我的朋友和她男朋友,我和大学喜欢已久的男生,还有失恋不久的L。我们每个人都各怀心事。L此行的目的,只是想见识一下我那个播音主持系的朋友。而我,在希望与绝望里,想从这场聚会里,得到那个男生的答案。
L提前离场。我们四人去打了台球。那个男生故作冷漠的态度,最终为我这场单向的曲折的奔赴划上了句号。即便再喜欢这个人,我也无法忍受被忽视。
心灰意冷地回去,L和我微信上又聊了几句。他还未走出失恋的痛楚,而我本质上也处于失恋的状态。我们为对方叹息,又彼此打气。
随后他回到香港继续求学。而我回到工作的日常,跟着老师各地跑。我们微信上开始聊新近的新闻,聊社会现象,聊一些宏大叙事的话题。在这种持续的聊天里,我们越聊越兴奋,彼此三观相似的感觉越加强烈。
不久后,我们开始脱虚向实,话题转到了生活日常的层面。他在逼仄的租房里,用电饭煲做饭,几片牛肉加上一整个西红柿,说是网上看到的做法。那时我只觉得,这个人会自己做饭,还挺有生活的乐趣。
有一次午饭时间,他在麦当劳,而我在肯德基。我们为这样的“巧合”兴奋不已。好像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
不知道是哪一次开始,我突然有了“非分之想”。我开始去想象,我们一起做这件事,或那件事情会怎么样。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就开始变得卑微,变得惶恐。
对方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他是出于喜欢还是只是同学朋友的情谊,才这样每天和我聊天?他眼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会不会喜欢我?是不是只是我一厢情愿?
既渴望他的出现也害怕他的出现。我像一个侦探一样,去甄别他的每一句话每一种反应。如果他不是喜欢我,那他又是为了什么和我保持联系?如果他喜欢我,他为什么不表白?他一定是喜欢我,才会和我分享这些事情吧?
噢,我坠入爱河了。在看街景时,看到的是他;在采访时,脑子里是他;在我所存在的每一处每一刻,都是他,都是他。
我找到了他喜欢我的证据,又找到了他不喜欢我的证据,我们之间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我们之间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我树立了信心,又丢掉了信心。
没多久,我就决定亲手去结束这种“酷刑”,无论何种结果。
那是一个傍晚,即将出门采访,由于采访时会有一大段时间不能看手机,这为我带来了一种莫名的勇气。我编辑了一大段话。我告诉他,我们不能再这样聊天,我已经无法工作,无法平静地生活。如果他有什么意思,可以告诉我,如果没有,也请告诉我。发过去这段话后,我又做了一件后悔至今的举动:把我们的对话全部删掉了。
“勇”和“怯”同时折磨着我,又催着我往前走。
秋天的夜,是广州最舒服的天气,但是那一晚我只感到一种凄楚。我像一个断腕的壮士。带着这种悲壮心情,开始了和女画家的访谈。她说,艺术就是自己的情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听到这句时,我肯定又联想到自己的境遇。她肯定也感受到了我压抑着的感伤。
采访中途暂停一会。我实在忍不住拿起手机。噢,他来了,带着我的“判决书”。
他也编辑了一大段话,诉说着近期的所思所想,他说自己最近单曲循环一首叫《暗恋》的歌,他说其实正在酝酿表白,他说我所想正是他所想,他说晚上回去视频吧。
那一刻,秋天的美好一下子又回来了。我的神色焕然一新,洋溢着幸福,喜悦,嘴角也在上扬。女画家马上捕捉到了我的变化。我只好,或者说迫不及待地,现场和她们分享,“我谈恋爱了”!
我拿出我们的一张合照,上次唱歌时拍的。老师说,我们俩有夫妻相。我仔细看了一下,果然是有的!怎么之前没觉得呢!我由此更加笃定我们之间的缘分早已注定。
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爱情就这样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