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面与一般小聚不同,席面讲究的是套路,不管由头是什么,但菜品必须齐整,只要时下能够获取的食材多是要搬上桌的。从这一点上来讲,农村的席面与城里的席面并没有多大区别,食材相同,菜品相同,只是手法不同,环境不同。活跃在农村地区有这样一个团体,专做席面外包服务,实质就是一家流动的餐馆,农村称之为"一条龙"。或房前、或院内、或楼下,总之捡空旷之地,铺开家伙,支起凉棚,撒下桌椅,就是饕餮的道场。如果遇到下雨,脚下踩着泥泞,席棚上再落些雨水下来,那饭吃的叫一个难忘啊。
今天回老家随了个份子又坐了次农村的席面,由头是大表兄的儿子考取大学,是金榜题名之宴。如果要归类,此宴应该归入喜宴。不过老家的喜宴真不少,首当其冲的是结婚,头婚请酒,二婚三婚也不放过;其次生儿育女,明明是已经移居外地,也要回乡办个酒席,当然结婚也有类似情况;再次买房买车,赶上现在条件好了,一家买多套房多辆车,分开请,一次不落;最后是小孩剃毛头,原来的习俗只是男孩留,发展到后来女孩也留。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但我今天出的礼不同,表侄儿考上大学,是一个好兆头。大表兄天赋不足,头大身短,不到三十岁,便已头童齿豁,其貌甚是不扬。于是蹉跎日久,直到三十一岁,才遇到现在的表嫂。表嫂跛有一脚且是二婚育有一女,先前夫家不务正业且有家暴恶习,所以离婚跟了大表兄。两人婚后不久便有了儿子。于是夫妻二人砥砺一心,共同培养起儿子来。不曾想,弹指一挥间,儿子今已长成,且是金榜提名,前途无量。这也算是表兄表嫂为人本分,勤劳持家的回报。
今天席面安排的不是"一条龙",而是有固定地点的"正规军",不光三证齐全,而且名号也响亮,叫"金源大酒店",纯餐饮服务,没有客房,餐厅在三楼,二楼是洗浴,一楼门面房。乘坐一楼公用电梯到得三楼,很窄的一扇门,与"大酒店"的大字很不相称,门前拥着一群人,好不容易挤到门里,右手边是吧台,三证悬于墙上,壁上酒柜里摆着各色酒品,左手边是厨房。因为席面摆在吧台正前方的大厅,所以我也就没有再往里走,在路口随便捡了个座位坐下。
从场面混乱和拥挤的程度来看,绝非大酒店的做派,完全是"一条龙"的模式。大厅里密密麻麻地排下十六张餐桌,每桌可坐十人,后来了解到是大酒店同时承办了三家的喜宴,大厅里的两家都是考学的,里面包间是小孩满月的,表兄家共是六个席面,大厅余下的十桌是另外一家考学的。我是十一点半的样子落座的,此时桌上已上齐十道冷菜,荤菜六道:蒜泥口条、蒜台猪耳、椒盐蹄髈、烤鸭、盐水虾、皮蛋香肠,素菜四道:洋葱木耳、炸春卷、车轮饼、黄桃罐头。
大厅里人声鼎沸,即使紧挨着也不容易听清对方的言语,所以简单寒暄之后,大家索性闭口不言,各自摆弄手机,或是东张西望。儿子也许是饿了,也许是馋了,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礼盒,里面有两瓶不知明目的乳酸菌饮料,两瓶寓意步步高升的大糕,两袋什锦糖,两袋果冻,寓意好事成双。这时候发现桌上只有一次性消毒餐具而没有筷子,这应该算是席面的通行做法了吧,不分城乡,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节奏,需要等到主家宣布开席才有筷子奉上。
时间到了将近十二点半,主家安排上酒,每桌上了两瓶白酒、两瓶饮料、两包香烟,第一道热菜红烧龙虾上桌,服务员随手递上一把筷子,用皮筋捆着,一把十双,与一次性消毒餐具是配套的。这种场合一般不劝酒,全凭个人意愿,但杯中不空,有酒有水有饮料。一声"喝",大家举杯,一声"吃",大家下箸,一切都是行礼如仪。
席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菜特别快,一般都是事先烧好以文火保温,尤其是那些烧菜,炒菜和汤一般需要现烧,否则不好吃。前面的冷菜还没吃几块,后面的菜呼啦啦全上来了。羊肉白菜、牛肉酸菜、清蒸甲鱼、红烧肉丸、蜜饯甜肉、玉米排骨、清蒸乌鸡、清蒸石斑鱼、炖鸡蛋,间或烧菜也迅速端上桌,有红烧马鞍、爆炒鱿鱼、清炒玉米、辣炒花蛤、毛豆香肠,最后是甜汤、辣汤,以西瓜结尾。
菜上的快,吃的也快,大家也不问吃相是否雅观,也不管别人是否吃到,只要是自己想吃的统统捡入碗中碟中,风卷残云之后,桌上七零八落。照例有些菜是无人动箸的,一是怕费事,比如龙虾或是螃蟹之类,不但费事而且浪费时间,根本不是吃席面的正确姿势,所以一般人不会动它;二是不好吃,比如清蒸甲鱼、清蒸乌鸡,没有味道不说,而且还死贵,但又是席面的主角,不可或缺。这些不曾动箸的菜多半会在散席之后被人打包带走。
席散人去,一场闹剧便算结束,个人心照不宣,仿佛彼此都十分清楚这里面的仪式和流程。请酒的,置酒相候,唯恐有客不来;吃酒的,人到礼到,但求速战速决;办酒的,开单上菜,哪管食客体验!总之,我不大喜欢赴这种席面,不是计较菜品质量如何,而是根本不喜欢这种氛围,与其大家坐在一起埋头自顾,不如回家咸菜稀饭吃的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