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要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葆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以铁的担当扛起新时代使命。
二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在广大师生中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引导各族师生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
三是把坚持文化自信作为根本支撑。文化自信是实现价值引领的关键要素。要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寝室、进班级、进支部、进网络、进社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四突出思政建设,强健队伍增强“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完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整体推进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等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少先队等干部,做好班主任的选拔和培养,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