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概念
规避损失: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因为我们更在乎「失」,我们也就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免「失」,这种对损失更为敏感的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
损失带来的负效用和同样受益带来的正效用之间的比值,称为损失规避系数。对于一般的物品,损失规避系数大概是2。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得到2倍于原先的价格才肯放弃已经拥有的物品。损失规避系数随不同的事物而变化,如果涉及到情感、健康、生命等因素,损失规避系数就会大大上升。
解释规避损失,最简单的例子是,比起在路上捡到100块钱的高兴劲,丢了100块钱,会让你更难过。虽然实际上,一捡一丢,本身对你没有产生任何损失。
一些场景
商场促销:商家永远是利用消费者规避损失心理的高手。对于消费者而言,物品涨价,意味着要多花钱,是损失。降价,则是少花钱,是收益。因此消费者对涨价更敏感,商家的应对方法是,不直接提高价格,而是取消原有的折扣。降价时,商家更愿意采取购物后返还一定比例的现金,而不是直接采用相同比例的折扣。
举一个降价的例子,原价100元,第一种方法是打8折,第二种方法是购物满100返20元现金。虽然实质一样,相对打8折,消费者会觉得返现金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心理上会更愉悦。
工作激励:这年头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了赶进度,你会允诺团队成员如果按时保证质量完成,就发奖金。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不好好干磨洋工。这时候,你不妨换个思路,利用损失规避心理,提前把奖金发了,告诉大家,如果按时完不成任务,会收回奖励。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变得更加努力,生怕到手的鸭子飞了。
物品拍卖:拍卖会上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竞拍者事先看中某件物品,势在必得,早已当成自己的拥有物。竞拍过程中,如果别人出了比他高的价,为了不失去「自己的」物品,竞拍者就会失去理性,抬高价格,直到最终得到物品。而此时,最终的成交价不仅远远高于拍卖品的实际价值,也高出竞拍者一开始设定的最高价。这说明,对于没有实际拥有权的物品,人们也会体验到损失规避。
商业谈判:在与对方商谈,寻求合作时,在告诉对方与我方合作的好处的同时,重点强调如果不与我方合作,将会对对方产生多大的损失,增加合作成功的几率。换句话说,把一件事情描述成「得」或「失」,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选择。
一点思考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在行为上的规避损失与大脑中多巴胺系统的某类神经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通过对儿童,动物的相关实验发现,规避损失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基本机制,早已写在了基因里,反映了大脑对可能结果的基本评估。
人们总是倾向于对「失」更敏感。在决策时,我们应该多用长线思考,关注长远目标来克服损失规避的心理,要牢记「过去已成为过去」,纠结于沉没成本没有任何用处。
此外,多用用换位法,将自己带入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形中考虑可能的决定,学会从「得」和「失」两个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平衡损失规避心理造成的影响,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理性思考、理性决策的本质,是与人的本性做斗争,这个过程会很痛苦。
图片作者:stevepb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