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存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以上是在心理学中所描述的认知定义。对于某个领域的认知就是我们脑中的操作系统,如何看待这个领域以及对于这个领域背后产生的规律以及知识的一个认识过程。然而,从外部视角看某个行业,或是相反的从行业的内部视角来观察,得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认知差异”。然而,即使是从行业内部视角来观察,得到的认知虽然与外部视角不同,但是同样的内部视角认知也会产生高度以及深度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每个人对于行业不同的见识,差异的中间也隠藏著不同的机会。
另外,人们的外部行为会被自己对于事情的认知所支配,进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出一个定式:
结果=认知x行动
其中认知的"高度"与"深度"将决定在这个定式中,"认知"这項分值的高低,甚至如果认知错误,分值就是负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有几个应届的大学毕业生,同学们凑了一笔钱想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厅,他们对于开一家咖啡厅肯定也有自己的认知。而另外一组人是专业的咖啡连锁品牌执行团队,这样一组专业的团队,对于开咖啡厅这件事来说,认知肯定与应届毕业生不太一样。最终的结果也就来自于两个团队之间的认知差异。
当然,结果孰好孰坏也说不定,也许这几位应届毕业生有自己的思路以及想法,对于咖啡厅的认知有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另外,专业的执行团队,或许会依循他们过去成功的路径,做出来的结果也许成功的概率高,但总是不会跳出原来的思维。
但是他们都是将他们大脑里对于开家咖啡厅的认知,透过行动来变现。如定式所描述,大脑里的认知x行动(執行力),能够得到最终的结果。两组人当然结果不会完全一样,不一样的差距也就是来自于"认知差异"以及"行动力差距"。但是仅有认知,即使有著高度与深度的认知,没有行动,是完全不能变现,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旦开始行动,大脑里的认知会在行动中刺激思考,并且思考会再改良我们的行动,不断的进行认知升级与自我迭代。想到了不会做就去学习,学到了就想办法做出來,这个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升级与迭代的过程。从行动中的到的经验与思考是最直接与真实的体会,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渐渐的才能形成比別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別人更有深度的认知。
当我们认准一件事情,不管是工作或者是创业,只有开始行动,才能促使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升级,促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也只有在行动中的思考才是提升自己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纸上谈兵,永远不会有结果,只有撸起袖子来放手去干才能从行动中得到修正与调整的机会,进而能够不断的迭代,朝著目标一步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