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无聊,正好用来读这本书。
书很薄,整个时间算下来我觉得可能不到四个小时。虽然作者意在启蒙儿童的理财观念,但我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适用。
前方剧透,介意者速速撤离
这本书其实很童趣,讲述了吉娅意外得到了一只会说话的小狗,因为捡到小狗时吉娅家里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所以家里给它起名“钱钱”。
钱钱从前的主人是一个非常睿智的有钱人,它因此耳濡目染地学到了很多理财的观念。当发现吉娅面临一系列由钱财引起的烦恼后,它开始给吉娅上课,并将吉娅的生活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故事非常简单也非常有趣,跟着吉娅走完所有的故事后,书中的一些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钱本身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金钱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只有当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或者坏的影响。然后,钱要么被用于好的用途,要么被用作坏的用途。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而一个悲观忧虑的人,钱越多,烦恼就越多。”
这个观点与我所接收的传统观点是不一样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阿堵物”等等的观点都让追求金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人开始走向罪恶的根源。但当书中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对金钱的认识的确应该刷新。
传统观点就像是一个操心的大家长,他担心我们被金钱掌控,于是干脆把道德与金钱对立起来。然而真正掌握了金钱的人其实不会“道德沦丧”、“利益熏心”,因为他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平和的,是坦荡的,他追求的并不是挥霍金钱的快感,而是通过掌握金钱所得到的对个人命运的掌握、对个人能力的信心、对生活品质的享受。金钱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路径。
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费,是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的。
为什么要给儿童写这样的启蒙读物?
作者在最后附语里提到,幼儿教育把孩子从“童工”的劳力压迫和经济压迫中解脱出来,但又把孩子束缚在了“教育牢笼”里。很多人一直到成年都没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没能认识到他所生活的市场和经济,从而一生都为金钱所扰。
说实话,我开始对“钱”有概念,其实是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而在那之前,除了“消费”——花钱换东西之外,我对“钱”一无所知。——尽管我的专业就是经济学,而那些概念和模型让我在每一堂课上昏昏欲睡,在每一次作业时抓耳挠腮。
所以当看到这句话时颇有醍醐灌顶之感。一个人有钱,并不意味着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一个人的贫穷,也并不意味着宿命的可怜。如果我们都能学一点理财的知识,对于风险和收益,对于经济的规律有点认识,就已经足够让我们起码过得没有那么辛苦。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的出现,是因为我做了我不敢做的事。”
更多时候,贫穷和痛苦的根源在于“求不得”,而“求不得”的根源更多则在于“不敢求”。在一件事请开始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在这件事情中的种种阻碍和困难,以及自己似乎永远都不会为这件事情准备好。
但是事实上,很多事情如果不是真正去做的话,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从来不敢尝试,那么就得做好接受平庸命运的准备。另一句话特别好——“笨人只有一次好运,而聪明人总有好运”。
至于正经的,关于理财的观点,书中很多有意思的建议。比如“养一只自己的鹅”,合理分配储蓄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如何挑选合适的基金,面对债务该怎么办等。
说实话,比我在书本上看到的,要生动得多。
正如作者说的,这本书不是一本“致富指南”。并不是看了的人就一定能获得钱财上的富裕。但我还是想高度评价这本小书,它教会我的不是技巧,而是一种对待金钱的态度,一种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观念。在此基础上,鼓励我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去伸出触角。
这也是我向你们推荐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