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要生二胎?”
“是,有这个打算。”
“你可得想清楚了,生了二胎后,你的事业就可能完全阻滞不前了。当然这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
“两边的父母都希望我能多生一个。我也喜欢孩子,更希望现在的小孩能有个弟弟妹妹,有个伴。”
生二胎对工作的影响,不是没预料。周围也有不少女同事,有了孩子后,重心完全转移到家庭,工作方面从此无进展。但,我有自己的想法,在事实未既成之前,不想讲太多,以免造成“too simple,too naive”的形象。
影响和阻碍一定存在。例如领导会不再给更多机会、不能长时间外出学习、自己的时间会被大量占用、消耗大量的精力等,还有很多我未想到和未能料到的。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时间管理,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效率,是能够突破某些障碍的。还有,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不要拿别人的事儿比划你自己。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多数是自我设想和自我设限造成的。
话说回来,领导这样的担心是有根有据的,和其他同事相比,我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去年这个时候,爷爷奶奶身体不好,要回老家疗养。女儿三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LG上班非常忙,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家庭。接下来我要面对的是:女儿的接送、女儿的陪伴、一日三餐、家务、工作。本想趁年轻,在工作方面多冲一冲,但在此刻,发现我的梦想要就此破灭了。大量时间要花在育儿、一日三餐、琐碎家务上,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
我开始准备应对。去图书馆借或自己买了十几本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包括电子书),例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小强升职记》、《番茄工作法》、《尽力去做》、《奇特的一生》、《4点起床》、《把时间当朋友》、《暗时间》、《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等。某天,看到了网络热文《超能妈妈吉田穗波——生了5个娃还上着班考上哈佛》。这位女超人的事迹让我无比激动,更加坚定了自己上面的观点!科学的规划和时间管理,是能够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的。于是马上下单买了吉田穗波的自传《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这本书对我帮助非常大,仿佛黑暗中摸索的我找到了指路明灯。
去年9月,女儿开始上幼儿园,我的工作任务突然增加了不少,LG太忙,打不了他的主意。大部分早上,我坚持四点起床,后来天气冷了稍微晚一点,但也在五点半之前。起床后看书、做未完成的工作或者备课。然后叫宝宝起床,照顾她穿衣刷牙洗脸上厕所等(后来训练她自己穿衣、刷牙、洗脸、上厕所),将头天晚上预约煲的粥和早起蒸好的麦包、鸡蛋装到便当盒,和LG一起出门,在车上给宝宝梳头发。送女儿到幼儿园再回办公室吃早餐,边吃早餐边收听VOA常速英语(主要是训练语感,无非常明确的目标),吃完早餐开始列每日工作计划,列完计划基本也到了上班时间。所以,基本没有迟到的时候,领导那里会有印象分。这些并不是一步到位地做到的,是逐步积累总结形成的习惯。
中午有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以前是吃完午餐,和同事八卦一下然后午睡一个多小时。后来向LG学习,午睡时间至多半个小时,刻意训练后,中午20分钟就能睡个好觉。同时,发现八卦并不见得有多增进同事间的感情,而且是负能量源,应当尽量避免。这下子,省出了两个小时,有时听网络课程,有时读书,有时赶未完成的工作,有时准备课件。
下午下班后,要去幼儿园接女儿,买菜,回家准备晚餐、洗碗、收拾,给女儿洗头洗澡等。开始的时候,我总要花一个小时准备晚餐,先让女儿吃饼干、水果垫肚子,等吃完饭洗碗收拾结束,已经八点半了,开始张罗着给女儿洗头洗澡……所有基本的家务做完也九点半了,最后自己洗洗带女儿睡觉,因为第二天早上要早起……所有这些,花了我四个小时甚至还多,我无法有多余的时间读书或者写文章,长此以往……乌云又开始笼罩在我头上。而且,因为没有时间锻炼,我发现身体虚得不行,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
开始想办法调整。女儿的幼儿园就在我们单位院子里,接送是上下班顺带的事儿;我家离单位不远,正常走路速度步行25分钟的路程。这些都是我的有利条件。把中午的时间做了调整。中午下班后,在路边的菜市场顺带买菜,然后走路回家,往返是步行50分钟,当做锻炼。中午三个小时,180分钟,安排好,既能休息好,还能看书,并且为晚餐做准备。中午买菜+步行回家,大概40分钟;回到家热饭或煮面吃,大概40分钟,煮饭和等饭冷的时间听网络课程(几分钟一节课,非常合适);吃完马上洗碗收拾,准备晚餐的煲汤、蒸饭,大概20分钟,边干活边听网络课程。这20分钟是站着的,也当饭后休息。然后开始午睡,家里的大床比办公室的折叠床舒服,所以基本要睡30分钟。午休起来后,给自己泡壶茶,静静地品茶,到了时间出门,走路上班。中午的读书时间少了,但爱喝茶的我,有了一段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心里特别的美!
有了中午的准备,下午下班直接接了女儿就打车(滴滴或Uber)回家,回到家花15分钟简单的炒两个菜啥的就能吃饭了。下班后1个小时以内,我就能完成接女儿、回家、做饭吃饭、收拾的事情。女儿既能按时吃饭,我也省下了不少时间。接下来我可以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头一个小时安排好女儿的活动,例如玩玩具10分钟,画画10分钟,看绘本10分钟,弹琴10分钟,看动画片10分钟等。然后和女儿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你先做妈妈给你安排的事情,等小熊(计时器)响了就停下来,妈妈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乖巧的女儿在这一个小时内做我给她安排的事情,我也能做自己的事情。大概八点多,LG回来了,吃完晚饭他会扫地拖地,然后带女儿下楼玩一会儿。训练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些做家务的窍门,很多事情也似乎越来越顺。
通过努力,抓住了一些时间,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产出少得可怜,而且也没有坚持原来的读书计划。所以说,我是抓住了时间,但没有实质的改变。还有一点很关键,我做事读书的目的性不强,主次未分,没有抓住“大石头”。提高时间密度,高效利用时间是不容易一步到位的,和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都有关,而且方法也因人制宜,必须通过自身实践不断练习和总结才能逐步提升。起步时的变化总是不明显的,经过足够的量变积累才能发生质变。花了一年时间去经历,去训练,尽管目前自己的成绩可能刚够及格,但是对于接下来怎么走,心里更加自信,头脑更加清晰,心态更加沉稳。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