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小禅的《倾城记》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一场离散》 ,看过后感触良多,至今难忘。
向你打听一个人。
这便是文章的开始。
从小自卑的女主暗恋着一个优秀的男生,青春期的爱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暗恋的时光创造出的青涩的年华,有一种朦胧的美好。从此这个男孩便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长大后的她变得与众不同的,成了一位行为艺术家,每天走在时尚尖端受人追捧,只是她的心还是如多年前的那个少女一般,只为一人心动。
终于,就像一切美好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人再次相遇。然而,她还是那个她,而他早已不是他。梦中的那个温暖迷人的白衣少年,变成一个风流成性、玩弄感情的人。可是即使这样,她还是会奋不顾身,不计代价,近乎病态的爱着,疯狂地想要抓住那个年少时的梦。执念,往往让一个人越陷越深。所有爱他的理由,都来自记忆中那个遥不可及的梦,就像心底的一根刺,钉住她的位置。
而那个人,不过只是她青春的缩影。用整个青春承载的暗恋,哪能说放就放。
她那年,初一。
第一次见到他,她便觉得这个男生与众不同。哪能想到,这致命的吸引力一开始就持续了整个初中生涯。
她是个慢热的人,不喜欢主动和别人交流,而他却是个外向的人,和谁都能聊上几句。寒假的时候去补课,一个人走着突然遇到他。他问她为什么一个人走,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却觉得心里有些暖暖地感动,第一次被人注意到的感觉。懵懵懂懂、平平淡淡的初一就这样过去了。
初二时她成了他的同桌。他们也越来越熟,也可以开一些不咸不淡的玩笑。正经时他们就一起讨论题,不正经时就一起疯。他会趁着学校停电时偷偷捉弄她,会打完球满头大汗时霸道的喝她的矿泉水,也会把自己的外套莫名其妙的扔给她保管。也许这只是一个同桌的“义务”,只是他外套上洗衣粉的味道,想起来还是会让她心动。
青春的悸动在不经意间蔓延,每天她都渴望见到或者“偶遇”他。大概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后来,他和她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两个爱面子的人谁都不愿意拉下脸面,这场冷战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回想起来,那真是她整个初中最黑暗的时光,却也莫名很满足,就因为他那句,谁都可以怀疑我怪我,就你不可以。
只是后来,他们却好像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因为他的家庭原因,两人越走越远,最终初中毕业,曲终人散。没有说出口的暗恋,就这样永远埋在了她的心里。想来遗憾,却又觉得有些东西刚刚好。得不到的,才是青春。
其实早该料到,有些东西她从来没有期待过结果,只是她还是会义无反顾,在整个青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动。这样的感情,就是一份执念,明明知道不可能,只是今后的她若是再听到那个名字,心跳还是会漏半拍。
青春的美好不过如此,有精力去酝酿一份明知道没有结果却义无反顾的感情。
就如七堇年所说:“青春的奢侈,便在于能够有足够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个夜晚去写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给一个不属于将来的人。”我们的故事就如七堇年的另一句话:“黑暗中的尘埃仍在飞舞,你我却几近落定。”
人是无法打败自己的记忆的,那些美好的回忆谁又舍得破坏,可能永远都还是会抱有一丝希望,觉得一切都是会回来的。还是会时不时的想起当初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似乎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样子。然而,活在记忆里的人又有几个会快乐,最可怕的是,你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那个充斥着你整个青春的人,不过是你青春的缩影。那个人承载着你青春的懵懂,小心翼翼的暗恋与每一次突然的心动。所以你念念不忘的,不过是那些专属于青春的美好,那些刻在你记忆中的故事。
所以你不要再一个人怀念过去,不要再为了那个人的改变而失落伤感。你只需要记住那些美好的回忆,知道自己的青春没有白过,然后遇到更好的人,更好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