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亦假时假亦真,
你眼睛看到的并非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分裂还是如戏生活中似演员的我们。
那么,什么是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的产生多是由于个人的极端经历造成的。
显性人格通常不知道隐性人格的存在,隐形人格和显性人格通常表现出几乎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多处于对自身的强烈保护欲。
这种人格在再现特定场景或物品时,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容易表现出来,在大脑活动中,人格切换时脑电波会出现明显的密集的波动。
换句话说就是,喝醉的人说自己没醉,没醉的人嚷嚷着自己醉了一样。
在爱德华•诺顿与布拉德•皮特合作的《搏击俱乐部》里,他俩在片中两人分饰一角,一个陷入中年危机而精神分裂的男人。
其实,在诺顿的电影处女作《一级恐惧》里他就诠释过精神分裂的角色了,准确点说应该是一个演技派的角色。
《一级恐惧》的剧情一点都不烧脑,
就是一个少年杀人后被审判然后无罪释放的故事。
影片的开场便是一场以本市德高望重的老主教罗森为主角的慈善宴会,
台上唱诗班里少年艾伦青涩稚嫩的脸庞一闪而过,
而台下酒杯来往中律师马丁和他的前妻像往常一样叙旧。
但几天后的一场恶性杀人事件,却让宴会上的这几个人紧紧纠缠在了一起。
主教罗森在自家客厅被残忍割了70多刀,尸体也被凌虐得不成样子。
唱诗班浑身是血的艾伦则因唯一在现场而成了最大的嫌疑犯,并在逃亡途中被警察抓获。
随后,为了金钱声誉可以为任何人做无罪辩护的大律师男主决定接下这个案件,以免费为
艾伦辩护来博取更大的名声。
在与杀人犯的近距离接触,更是让男主对这位瘦弱稚嫩,说话结结巴巴,甚至可以用小白兔来形容的英伦风小鲜肉深信不疑,认为这个叫做艾伦的孩子不会是凶手。
岂料在法庭上与他对垒的前女友,也是检察官瑞纳却掌握着更加庞大的搜查力量,甚至在法庭上抛出了把他推到失败边缘的线索。
然而就在男主感觉艾伦欺骗了他而扭转了法庭的风向时,也因在对峙时发现其患有明显双重人格倾向而重整旗鼓甚至改变了应对策略。
他不光故意为前女友送去录像带这一决定性的证据,还使诈让前女友在法庭上刺激艾伦以逼出了他脑内被罪恶深深浸透的人格罗伊。
最终如愿以偿的以“艾伦被判定为患有精神疾病免去了死刑”而获得胜利。
不过看到的表面未必就是真相,在罗森谋杀案中的正义一方也并不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这位死相凄惨的主教并非看上去那般无辜可怜,他打着教会的旗号,
把慈善基金作为资本投入地产经营;
企图把贫民区建设成为高价商铺,丝毫不管原住民的死活;
甚至令包括艾伦在内的两位少年同时和一个女孩做色情表演,来满足其变态的色欲。
表面看起来遵循真理的前最高检查官实则也是罗森地产生意的合伙人,
为了维护改建计划甚至不惜与贫民区帮会头领做私下的交易。
甚至在遭到拒绝之后,直接干掉了反对他的帮会头领。
而被人误会为了声誉不择手段的男主也不是一个肯为罪人无原则开罪的律师,
他因在此前与最高检查官的工作中发现与其追寻正义的初衷有所偏差后,
才改行做一名为无罪人做应有辩护的律师。
为这位他以为无罪的“小白兔”免除死刑,也是他维护正义的手段之一。
但影片的“反讽”味道似乎并不仅限于此,甚至在结局出给了一个最大力度的反转。
原来所有人都一直被假象所掩蔽,
最终被开释的小白兔艾伦并非是一个因从小遭受虐待而患上双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而是一个用演戏将所有人刷的团团转的伪善小人。
那么艾伦到底有没有精神分裂?还是他就是一个阴险的老戏骨?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说懦弱的艾伦人格最后被残暴的罗伊人格杀死了,也合理;
你说罗伊从头到尾都在为洗脱自己的嫌疑而欺骗所有人,也不失偏颇。
总之就是一句话:
你们没有发现《唐人街探案》的剧情反转套路很像《一级恐惧》么,
比如最后都有吓到人并留下悬念的那一笑。
除此之外,爱德华•诺顿贡献的神级演技也为人津津乐道。
爱德华·诺顿饰演的被告人艾伦主导了整部电影的发展。
故事的矛盾表面上看是辩护方和公诉方的矛盾,但实际上却是两种观念在一个人内部的剧烈冲突——至少在那个略显出人意料的结局出现前如此。
换句话讲,爱德华·诺顿的表演如何,将直接决定电影的最终效果。
其实电影剧组在一开始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早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导演和制片方高层就一致认为,艾伦这个人物必须有一位足够优秀的演员来担当大任,否则整部电影都无从谈起。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剧组不仅在美国进行地毯式搜索,还聘请星探前往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区挑选合适的演员。
与此同时,剧组也与多名当时的一线演员展开了合作意向的讨论,其中最被看好的是当时人气急升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莱昂纳多错过了这个机会,当时他正好在非洲拍摄另一部电影。
此时演员的挑选工作已经进行到了最终阶段,剧组必须开始电影的拍摄。
于是,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诺顿的头上,他从2100名为这个角色试镜的人中脱颖而出,这2100人中还包括马特·达蒙。
诺顿在谈到自己被选为艾伦的扮演者时,一副“当初自己无名无钱幸得导演老爷赏识大恩不言谢日后再来报”的表情。
但事情的真相根本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简单。
如果不是他在试镜时几乎完美的爆发性演出,剧组根本不可能把电影的前途压在像他这样要名气没名气要脸蛋没脸蛋的演员身上。
在电影中,诺顿要做的并不只有欺骗律师马丁,更重要的是成功地骗倒观众,让他们相信阿伦的分裂特质。
只有这样,电影的结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事实上,他做到了。
好莱坞的悬疑推理电影为何质量能如此上乘?
是因为他们给观众留了想象的空间顺带用反转“戏弄”观众,但是我们却乐于被这样玩,
这便是烧脑类的好电影。
而相比于《心理罪》同样也是打着推理概念,可是它却失去了本真。
推理不是凭空的无端猜想和各种不着边际的神技能,当你把所有的线索、悬念都很直白的告诉了观众,那我们寻求好奇、刺激、猜谜的傲娇感可不就荡然无存了,电影也就失去了高潮与矛盾冲突点。
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