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叙述作者与庞参军交往的经过和彼此结下的诚挚的友情。第一章自叙隐居之乐,第二章写与友人志同道合,第三章写与友相处之乐,第四章写离别之痛楚,第五章写离别之原委,第六章写赠别之意。全诗章章相连,层层相生,气象声响,宛如《诗经》。
【原诗】(序)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一章)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yuán)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yǎn)蓬庐。
(二章)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好,云胡以亲?我求良友,实觏(gòu)怀人。欢心孔洽,栋宇惟邻。
(三章)伊余怀人,欣德孜孜(zī)。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四章)嘉游未斁(yì),誓将离分。送尔于路,衔觞无欣。依依旧楚,邈邈西云。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五章)昔我云别,仓庚载鸣。今也遇之,霰(xiàn)雪飘零。大藩有命,作使上京。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六章)惨惨寒日,肃肃其风。翩彼方舟,容裔江中。勖(xù)哉征人,在始思终。敬兹良辰,以保尔躬。
【析评二】作者写过两篇《答庞参军》,分别是五言和四言,这首四言诗是在五言诗之后所作。庞参军是作者的知己好友。
这首诗作于公元424年,作者六十岁。从序言中能看出庞参军从江陵郡到其时的首都南京,路过诗人的老家浔阳。这首酬答之作,不仅诗作较长(六章),而且因为背景复杂,言外之意很多。
第一段“衡门之下,有琴有书”,不仅交代了处所,也表达了归隐的志向。“载弹载咏,爰得我娱”,描写作者自由高雅的生活。“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隐居的生活在作者笔下是轻松而快乐的。
第二段叙述两个人的交情。前四句叙述了自己的孤独:“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爱,云胡以亲”,独立自由的人是寂寞的,这是为后四句铺陈。“我求良友,实觏怀人。欢心孔洽,栋宇唯邻”,可见他们曾经是邻居,性情相投。
第三段开始为送别铺陈。“伊予怀人,欣德孜孜”,庞参军孜孜不倦地探寻真理。“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不仅仅是曾倾诉彼此快乐的事情,还曾写下新的诗篇。“一日不见,如何不思!”与第三段首句“伊予怀人”相呼应。说明作者与庞参军笃深的友情。
第四段正式写到别离。“嘉游未怡,誓将离分”,之后笔调转向低沉。“依依旧楚,邈邈西云”,按理说,建康,亦即南京,是在浔阳东边的,但作者可能是想用“旧楚”代指“潇湘”,相隔甚远,不能一起喝酒,也见不到面,惆怅难过不言而喻。
第五段描写了话别时的心情,也描写了尚未稳定的政治局面。引用《诗经·小雅·采薇》的意象开头与结尾,描写了肃杀的场景与晦暗的心情。
最后一段,作者从隐喻转向直白:“惨惨寒日,肃肃其风”,情景交融。“翩彼方舟,容与江中”,友人的安危如小船,或者说,江山一样飘摇不定。最后的四句,作者乐观地结束了担忧,转而劝勉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