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洲成老婆离婚声明”在微博刷爆了。
刘洲成是谁?他是至上励合的成员之一,当年这个组合凭借一首《棉花糖》红遍大江南北的情景,作为90后老人的我还记忆犹新。
刘洲成老婆林苗在微博发了离婚声明,控诉刘洲成先后六次在孕期和月子内对她实施了严重的家暴行为。
早在2015年,刘洲成就三次家暴林苗,第三次家暴还直接导致了林苗小产。
根据林苗晒出的聊天记录,家暴行为不是简单的推搡,而是“一个劲儿的扇巴掌”。
刘洲成还在其怀孕8个月以及月子期间,多次对其“拳打脚踢”,导致身体多处受伤。甚至还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女儿身上,“把女儿的被子掀起来,对其大声吼叫”。
除了同情之外,我想给这位站出来的母亲点个赞。
终于有一次,并不是在舆论的重重逼近下才得见天日,而是为人母者,主动站了出来,将所有的罪行开诚布公。
在评论里,依然有人说:把这件事情公布出来,别人都知道孩子的父亲家暴,这样对孩子的将来不好,应该夫妻间私下解决。
我相信评论的人也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好意,可是我一直觉得,舆论要做的,正是让被家暴的母少一点考虑。
中国的传统是讲究劝和不劝离,私下处理无非是男方跪地求饶誓要痛改前非,一堆局外人耳畔吹风,吹到女方耳根子软为止。
02
我身边有两个女孩,都是家暴环境下的受害者。
坦白来说,在18岁之前,我都并不相信任何家暴的存在。我出生的三线城市,有“女人上牌桌,男人却下厨房”的可爱传统,浸润着温柔的南方气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全是温吞水的气质。
我们和这两个姑娘从小认识,在18岁之前,我都认为她们活得愉快又健康。到现在,如果不提“家暴”,她们看上去也和同龄的姑娘一样。
相对于执行家暴的父亲,更让她们内心五味杂陈的,是家暴中忍气吞声的母亲。
❦❦❦
其中一个女孩子,温温柔柔的,说起话来轻声细气。
那个女孩是我最早知道被家暴的朋友,她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大,深夜应酬回来,就把妻女拽起来打,下手不知轻重。
之前我正好有个大V朋友在微博上介绍国外的防狼喷雾,她就托我去问。
询问完价格和购买途径后,她小心翼翼地追问了一个问题:“那……这个喷雾会不会伤到我爸爸?”
我整个人瞠目结舌——这就好比,一个受害者在给这罪犯铐手铐的时候还在考虑他疼不疼。
❦❦❦
这种态度完全是来源于她的母亲。
我记得曾经有一次去她家做客。吃完饭,她搂着爸爸的脖子,亲亲热热地说悄悄话,她妈妈温柔地坐在一旁削水果。
她总在向我们描述父亲有多好,好到母亲被家暴多次依然不舍得离婚。
我不忍心看这个满脸依恋的孩子的眼睛,因为她的确是无比诚恳地赞扬自己的父亲。
我很想告诉所有“因为爱而舍不得离开家暴伴侣”的母亲:为孩子维护住一个家庭之后又有什么用呢,她会陷入和你一样的爱与痛恨的拉扯中。你不过是把这种情感嫁接给了下一代,但它本身并没有消失。
❦❦❦
这女孩子后来辗转去了上海。
她说自己从来没敢踏足过北方,是因为“听说北方人更会动手打老婆”。我笑她打击面太广,但她仍是固执己见。
她谈了无数个男朋友都到不了谈婚论嫁这一步,原因是她在上海没买到房子。
并不是因为虚荣,只是过去他父亲醉后常指着母亲说“你连住的房子都是我的,你整个人都是倒贴进来的,打你又怎么了?”
从母亲身上学会的逃避、躲藏和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如今,她依样画葫芦地用在了自己的人生里。
03
另一个女孩子,有着典型的大姐大性格。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交集不多。我是乖学生,而她一直吊车尾,直到我在公众号里征集普通人的故事,我们才重新开始联络。
她父亲的家暴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就是吵架推搡,再后来用木棍、酒瓶、桌子腿。她不像前一个父亲那样习惯在酒后家暴,而是随时随地、毫无征兆地家暴。
父亲家暴的时候,母亲只会抱着她躲到墙角旮旯里,然后请求上天并埋怨命运。
❦❦❦
因为母亲的懦弱,她的叛逆期比别人开始得早很多,大概是潜意识里迫切地希望认识“一群可以保护我的人”、“父亲打不过的人”。
她和外校“大哥”谈恋爱,被大哥的混混前女友拿刀砍到学校。但她觉得“大哥”至少好过父亲,打一个巴掌还送个甜枣。
她带“大哥”回家和父亲对峙。看到父亲被“大哥”打懵,她第一时间的感受居然是倾泻而出的——爽!
❦❦❦
于是,父亲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到学校跟老师说女儿没救了。
一个人越被否定就堕落。她上中专就彻底离开家,因为“如果不离开家,我怕我会用刀捅死我爸”。
在学校里犯浑的那一套在社会上不管用。她经历了四处碰壁,最近几年才勉强谋生。她感慨:“如果没有这个父亲,也许我不会在该读书的年龄出去混社会,为了逃离家庭去读中专。也许不用过困难模式的人生。”
❦❦❦
童年回忆里唯一温暖的人,是住在同一城市的小舅舅。他很心疼姐姐这一家,闲暇的时候,会陪着心爱的小侄女看连环画、给她买糖吃。
“那时候我没有完全变成一个坏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舅舅。他知道我妈被打后很心疼,可是我妈却告诉她那都是谣言,让他别瞎猜。我妈不想让我见舅舅,怕我乱讲话,后来舅舅就不再来了。”
“我妈把苦痛咽下去,还捏着我的喉咙,让我也吞下去。当我看到身边有人在父母离异后,有了还不错的后爸后妈。我会觉得母亲拒绝了一个让我幸福的机会。”
“如果她说出来,很多人都能帮她,可她没有。”
❦❦❦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和两个年轻的女孩子做过了沟通。
她们同意将故事公之于众,来证明“为了孩子忍下来”是最缺乏逻辑的伪命题。
为了孩子不要忍,才是面对家暴的女人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