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是如何消极悲观地看待生命、否定生命,其实这都是另一个角度的肯定。你否定了生命中的苦难波折,其实正是对慈悲喜乐的肯定。由此看来,禅便是教我们另一种形式的肯定。
每个人都会有心灵脆弱的时刻,不过,禅的智慧告诉我们,当身心脆弱时不要怕,只要把目光转向其他的地方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凡事对抗,而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学会适时地转换方向。
切记,我们要做的不是对生命进行诅咒和可怕的控诉,不要一直对生活抱怨,不要经常对生命说“讨厌”,虽然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生命一无所知,虽然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选择悲观,但从禅的智慧中我们应该得知,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因此,我们还需要那么悲观吗?
有人说他在生活中看不到有什么幸福快乐存在,对于这个问题,就好比盲人看不到太阳,但这并不能说明太阳就不存在一样。无论悲观的人如何否认快乐是真实的存在,从禅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另一种方式的肯定罢了。
悲观的人一味地谈论自己遭受了多少苦痛、遭遇了多少磨难,而乐观的人却认为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伤痛磨炼出了自己坚强深沉的性格。从禅的角度来看,无疑,后者是更智慧的,他们也最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当我们放眼望去,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他们都是在个人的命运中经过了勇敢的拼搏才取得一定成就的。禅学中也讲因果,那些承受苦痛的因,造就了日后取得成就的果,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呢?
如果,你从来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你又如何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呢?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以禅的角度来看,你不曾经历过忧愁,又如何能体验真实的人生呢?
当代社会中,人们最缺少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奋斗的动力,而是缺少慢下来的勇气。跑累了,就要停下脚步,让身和心都休息一会儿。这才是真正智慧的生活。只知道一味地向前跑,你以为这是勤奋,实际上,这会把生命带入一个恶性循环。
法演禅师说:“当用双手捧起水时,月亮便在水中倒映出来;当把鲜花握在手中时,芳香便会沾染了衣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善意,就连生活境遇都会得到改善。
梁武帝问达摩:“不论是建造寺院、倡印经书,还是供养出家人,我都非常用心,你看,我的功德得有多大?”达摩却很坦白地说,这些做法,没有任何功德。对于已经忘记初心的人来说,以后他不论做什么事情,有多么用心,他都是把自己拖入了无止境的贪求之中。最初是为了信仰,最后却可能只是因为贪心。
古时候,曾有人问东禅契讷禅师:“很惭愧,我对自己的心性不了,恳请您能给予指点。”禅师说:“你为何要惭愧,而不是因此而感到庆幸呢?”老禅师的话很有深意:只有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有所不足、有所不懂时,他才会有所努力,有所进步,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无知”,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无知,才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