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小春美诗六首:十月江南号小春,新阳已放一枝新
孟冬十月小春美诗六首:青枫忽换红装束,一雨丝丝弄小春
农历的十月,传统是叫作初冬,孟冬。农历十月实际上是秋冬转换的季节,从节气上来讲,十月早期是节气晚秋霜降,到了立冬才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正式进入冬天。而按照当代的气温界定季节,还在最美的秋天。日常平均温度在10度到22度之间,小暖微寒,宛如初春。
“小春”这个词来形容表达这一阶段,起自民间,实在古老。因为虽然此时是万木凋零的季节,但是正是和煦的阳光,清润的霜露,滋生低微的草本,使得它们有着一年又一次春的生机,而古代的农作物,冬小麦以及秋冬的蔬菜,种植茂盛,也在此阶段。所以农谚和民间口头,有着十月小春和阳春的说法。
而另外一些敏感于阳光和温度的木本,比如春天的桃李樱桃海棠,也往往以为春天到了,再次萌发花蕾。而早梅也会此时打苞萌花,甚至绽放最初的花朵。
“戍楼西北清泉山,十载干戈暑又寒。
红锦飘来枫树醉,黄金废尽菊花残。
故园橙橘小春闹,圣席圆汤冬至闲。”盛唐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六》节录
陈元光是盛唐重要的大臣和将军,虽然在历史书上,他长期戍守南方闽越,死后获封“开漳圣王”的称号,但是从这首诗,可以看到,他还曾经率领军队戍守唐朝西北,为盛唐的繁荣,做出军事的贡献。
这是一首在行军途中吟唱有感的诗歌。
我曾经戍守在西北的清泉山,带兵打仗十年,经历寒暑。
那北方秋冬的景色,枫树像红色的绸缎飘飞,颜色如醉,而菊花开落,如同黄金满地,无人采摘。
而我在行军的途中,思念南方家园的橙子橘子,此时挂在枝头,热闹的宛如小春天。
我思念在长安时,吃到皇帝赏赐的冬至汤圆。
那么可以看到,陈元光很自然用小春对仗冬至,说明在唐朝,至少在他的故乡南方,晚秋早冬,就有小春一说。
小春应对的是橘子橙子成熟的季节。橘子橙子在岭南成熟于晚秋,在长江中下游成熟于早冬。
这是最早关于“小春”的诗文记录。
宋朝之后,更加注重农业,而关于十月小春,十月阳春的说法,就更加流行。并且先秦有以十月为阳月的说法,故而十月小阳春,十月小春,从民间也上升到正式的文化层面,成为农历十月的代称。
“十月江南号小春,新阳已放一枝新。”宋朝张舜民
这是一首短诗,只有这两句。
写出了宋朝江南地区,十月的风物之美,以及当地十月的别称。
江南十月,号称“小春”天气,你看看,那崭新的温暖的阳光,已经催开了枝头清新的花朵。
当然这首诗,没有写具体是什么花。
但是此时往往会看到反季节的花开,在成片凋零的枫叶中,没准就有一两枝桃花俏丽,海棠娇美,比霜叶枫叶更加动人。
这也让人们在温度下行的早冬,领受了生命强韧向上的生机之美。
“十月南天尚暑襟,幽花何怪动清吟。
半扉素蕊呈修径,几朵夭红出茂林。
地借小春回暖气,日匀疏影转轻阴。
惟应幕府多才俊,不负行台醉赏心。”北宋 · 郑侠《次孟坚初冬晴和见梨桃二花作 》
这是北宋郑侠在初冬郊游踏山的时候,看到的清丽的美景。
郑侠是福建人,所以这个南天,不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南,而是泛指岭南一带。
季节的冬天在这里不彰显,反而四季如春,时见春花。
十月的南方还是这么热,我却看到山林里幽幽盛开的春花。
你看,那半树梨花在笔直的山路边向人绽放,你看,远处的林梢,居然有桃花几朵开在枝头。
原来这里是因为十月小春的气候,土地温暖回春,连带太阳也如春天,半晴转半阴,令这里温暖湿润。
感谢主人带领我们踏山旅游,才得以享受这么美好的景色啊。
“江上南枝暖欲妍,小春时节又经年。
谁知一点还乡梦,直到梅花树子边。”北宋末 · 周紫芝《十月九日霁色可喜三首 其三 》
历史上宋朝的整体气候比唐朝略低,那么喜欢低温和阳光的梅花,有些早梅品种,会在十月萌花开放。而宋朝又是一个热爱梅花,广泛种植培育梅花的时代。
所以十月赏早梅,成为一种休闲文化,非常流行。
从欧阳修的关于十月的《渔家傲》,可以看到,连京城,都以十月早梅应对十月月令和气候,可以看到当时的气候和现在的差异。
而这首诗写的北宋江南的十月,早梅在枝头打苞,已经随时准备绽放。
而诗人看到梅花,则思念就已经没有回去的故乡。
正是梅花的普遍,很多时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他看到江南十月的梅花,梦里却是故乡满树的梅开,他站在家园里。
家园之感,乡愁之美,一直是中国人心灵的减压器,在外地漂泊奋斗的日子,处处为客,有所修饰,而恋乡则缓冲了这种压力感,或思或梦,都是一种释放。释放之后,更好在现实中奋斗。
“出郭二十里,依山八九家。
茅冈风卷烧,土井两推沙。
冻蝶依残菊,幽禽立卧槎。
路边桃李木,犹发小春花。”宋 · 孔平仲《至城东作 其二 》
这首诗,写得初冬郊游的景色,疏旷萧条中,有明丽。
早冬时节,出了称,去往郊区,看到城外二十里,都是连绵山地,只有八九户人家。
那风吹过山头,野火燃烧的野草,景色荒凉。有些地方,裸露出土堆,露出几堆黄色的沙土。
天气转寒,脚边的野菊已经半残,但是还是有蝴蝶瑟瑟飞来,停留在残花上。
水浅舟闲,岸边的沙地上搁浅着小木船,那鹭鸶停留在上头,显示这里已经冬冷休渔,没有人气。
但是在行经的路上,却在萧条中,看到了难得清丽的景色,那就是路边的桃李,居然在这样的寒冷里,开着花。原来这是小春气候,它们应候而动,并不在于已经是寒冷的冬天。
大面积的萧疏荒凉和寒冷,因为不多的桃李花开,而忽然有了黯淡中的明丽。
季节的秋冬,仍旧隐藏最清新的生机,人生和人心也是啊。
古人善于观察自然,并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实际很适合当代人借鉴,没有什么灾难和萧条是过不去的,只要你心中还有春意,你就会发现春意。
“一雨丝丝弄小春,物情何许旧还新。
青枫忽换红装束,却笑松杉满面尘。”宋 · 张明中《题朱陵观三首 其二 》
如果秋冬必然来到,那么不如学会适应,欣赏,转化心境。
此时的雨,是秋雨,是冬雨,是冷雨,是寒雨,然而也是小春雨。
小雨丝丝,小雨霏霏,如果你想到它能滋润秋冬的草本,你会于寒冷中感受那种温柔。
丝丝细雨,在这样的小春时候,你去发现那萧条中美好吧。
你看那青色的枫树,忽然换了装束,换做了红妆。
你看到的是清新,那就是清新啊,雨中的红叶枫,鲜艳干净,仿佛佳人迎来了春天,反而是那些常青的松树杉树,此时风尘仆仆,显得沧桑。
以清新之心,清新之眼,看待四季,你必然收获的是清新向上。
原来冬天里,也有春天,或者从来春天就没有离开过。
哪怕十月孟冬,霜雪时来,那仍旧是最美的小春天。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