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从“鸡娃”的焦虑,到成年人的崩溃,皆因为我们缺少认知能力,以为不断拼命地努力,就能得偿所愿,不知不觉就会陷入求多、求快的怪圈。结果发现,我们和别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长此以往,不免陷入了焦虑和烦躁,情绪失控。
畅销书《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也会有这种焦虑的感觉。他报了很多课,买了很多书,希望马上能看到自己的改变。以为书籍在自己手里,自己就掌握了知识。殊不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书读得快,忘得也快,最后发现什么也没记住,不免被焦虑包围。
实际上,焦虑的根源在于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春种秋收,播种和收获本来就不是一个季节,怎么可能马上看到结果呢?所以,不妨多点耐心,提升认知能力。
《认知觉醒》这本书主要从认知的角度,纠正急于求成的心智,帮助我们走出焦虑和迷茫,以清醒的认知,开启自我改变之路。本书获得《反本能》作者卫蓝、《学习力》作者王世民、“一把钥匙”创始人师北宸等大力推荐。
作者周岭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官媒微博转载,深受大众欢迎。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周岭的脚步,看看他对摆脱焦虑有何独特的见解。
01直面焦虑的根源,提升元认知能力
万事有果就有因。焦虑作为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对它一点也不陌生,因为它时常伴随着我们的左右。王小波曾说过,人类的一切痛苦焦虑,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
当我们鼓足勇气,勇敢面对焦虑,用我们新的认知能力去正视它,也许它就落荒而逃了。
作者被焦虑缠绕的时候,他幡然醒悟,不能因为自己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就陷入绝望之中,王德顺79岁开始健身,走上T台,自己总要有些行动才是。
他想要摆脱焦虑包袱,就把心中的焦虑一一写下来。焦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完成焦虑---每天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慢慢的,想做的事情太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定位焦虑---写作起步阶段就羡慕那些大咖的稿费收入过万,对标错误,不焦虑不可能。
选择焦虑---不能静心做最重要的事,或者对重要的事情模糊,选择过多,陷入焦虑。
环境焦虑---当年你想静下心来工作的时候,周围人却大声喧哗,让你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难免抓狂。
难度焦虑---难读的书,难写的文章,难懂的知识……这些让你走出舒适圈的东西,一时会让你焦虑。
归根结底,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却又没有耐心看到努力之后的结果,盲目行动,做不成,变得焦虑。
焦虑的人不习惯动脑筋思考,比如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拿手机,这时是可以审视自己的,正是锻炼元认知的最好时机。审视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时间练习英语听力,或者听一段公众号文章,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处于模糊的状态。
高尔基说过,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往更强大。
元认知能力强的突出表现就是对模糊零容忍,也就是总能找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去完成。无论是关注当下,还是制定长期的目标,他们都能自我审视并避免模糊。
摆脱焦虑,提升元认知能力势在必行。
02 急于求成的心态,降低行动力和自制力
《稀缺》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对印度蔗农调查,收获季节之前,他们的经济拮据,做事没有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都很差;收获季节之后,他们收入增加了,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愿意为了长远的目标而付出耐心。
有研究表明,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句话很有道理。贫穷造成的资源稀缺带走了人们的注意力,降低人们的心智水平。
心智是人们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人们失去判断的时候,就容易急于求成,做事难免缺少耐心。
当职场生存压力过大,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很容易发火;终日心事重重的人,是无法沉下心来看书的。任何压力都能压制我们的心智。当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吸引时,就容易陷入稀缺状态,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现代社会给我们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后,似乎不再处于稀缺资源的状态,但我们却面临更多的生存选择,产生焦虑。比如三十岁的人面对的是“三座大山”:家庭责任、职场竞争和攀比风口。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奋起直追,就盲目尝试,胡乱学习,急于求成,找不准定位,各种焦虑汹涌而来。他们看不到效果,就轻言放弃,结果让自己更加焦虑,心智也受影响。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写道:无论最终的结果有多么伟大,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绝不是做对了某个奇迹事件最终就产生了指标,一定是不断推动一个沉重的巨轮,一圈圈旋转,最终终于产生突破,自己开始转起来。
这也说明急于求成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也会带来自控的压力,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03 用耐力和心智,保持自我觉知
焦虑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没有必要和它较劲,而是要试着保持耐心和心智,以及自我的觉醒。
那么如何拥有耐心呢?
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当我们明白了缺乏耐心是天性使然,那就坦然接纳任何自己的焦虑和急躁,无需自责,一旦感觉自己缺乏耐心,就温和地对自己说:“身体里的原始人又出来了,丛林到城市的生活的确不容易,理解他。”当然,培养耐心需要过程,那就从接纳自己没有耐心开始吧。
面对诱惑,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作者一开始睡前把手机放在枕边,后来放到书桌上。有了这段距离,就可以和自己的原始人对话:“手机里的消息已经待了一晚上,不差这一会,等会再看吧。”通过自我沟通后,先把必要的工作完成,然后再娱乐,获得延迟满足。这种习惯不需要我们强行对抗,自然就培养了耐心,缓解了焦虑。
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的人,更擅长主动改变认知视角,找到行动的内涵。当明白了阅读的意义,就会主动放下手机;当清楚了锻炼的益处,就会主动坚持。我们明白了行动背后的意义,耐心就会增强。
耐心不是毅力的结果,而是通过学习,提升对外部世界认知规律的结果。
人的命运有三次转折点:原生家庭,夫妻伴侣和觉醒的自己。如果没有优越的家庭,如意的伴侣,就一定要唤醒那个强大的自己,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物质条件无法决定我们的命运,真正能影响我们的是内心富足的心智,它能支撑我们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
获取心智的最佳途径就是从以下五方面保持自我觉知:
第一环境觉知,理智选择。即使在压力环境中也要有格局和远见。
第二目标觉知,少即是多。知道自己要什么,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欲望觉知,审视决策。脑袋里一堆事,不妨写下来,注意审视,有的放矢地行动。
第四情绪觉知,谨慎决定。情绪波动时,也是判断力最弱的时候,不宜做重大决定。
第五闲余觉知,自我设限。适度放松娱乐,一张一弛,给自己设定做事和娱乐的均衡时间。
焦虑作为人的天性会伴随我们左右,不必惊慌,跟着作者的方法,提升元认知能力,摆脱急于求成的心态,用耐心和心智提升自我觉知的能力,那么焦虑落荒而逃的日子也不远了。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除了提到内观自己,摆脱焦虑,还提到外观世界,借力前行,培养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和情绪力等。
期待我们都能依照这本书的方法,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清爽的情绪,从而实现认知的觉醒,开启改变自己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