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今生今世》
牛年春节,几部贺岁电影掀起了中国电影市场久违的狂飙,其中《你好,李焕英》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国产佳片。
笑星贾玲以自己独特的手法,穿越到母亲的青春时代,真实地勾勒出最为柔软的母女情感。
《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句最能打动人的旁白: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在这部笑中带泪的电影中,相信这句话最能戳中观众的泪点。
是啊,在我们的记忆里,妈妈就是那个忙碌的身影:一日三餐,油盐酱醋,家里家外。孩子们该添新衣了,三里外的市场东西要便宜一点,一家人的年夜饭还差一个菜⋯⋯。忙进忙出,走路也是带着小跑。
可是,妈妈也不是天生就这样忙碌,在没有孩子之前,妈妈也很年轻,只是我们错过了她们的花季。
如果能够穿越,真想回到那个年代,去看看妈妈青春的模样,像贾玲那样,以一个女孩子的态度去理解另一个青春的女孩子。
妈妈是谁?谁是妈妈?
妈妈是我们的生命的源头,只不过她是害怕那个连弱小都称不上的我们,经不起风,受不住雨,甚至连空气也会把我们融化,于是,妈妈把我们连着她的血肉,藏入她的皮囊,用生命呵护着生命。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一个小生命的到来都是妈妈与死神较量的终极力量。
据说全世界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人的语言大概有73种,但有一个词的发音,却使得几乎全人类的语言产生了奇妙的重合,那就是“ma"——用来呼唤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天然最亲密的人的方式。
看着电影里的妈妈李焕英,也总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因为我也错过了妈妈的青春时代,不知道花季的妈妈是怎样的模样?
自己记事的时候,妈妈就是这个模样:别着黑发夹的齐耳短发,永远的平底鞋,朴素而整洁的衣衫,和温润的脸庞。
小时候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妈妈的办公室,喜欢看妈妈处理公务时那个样子。很多次,坐在妈妈对面的藤椅上,盯着她看,感觉自己小小的身躯内有一股气息在升腾,眼前的实景虚化起来了,对面的那个人一会儿是我,一会儿是妈妈。那时候,觉得工作时的妈妈很好看,心底里有些崇拜她。
其实啊,妈妈不仅仅只有别着黑发夹的齐耳短发,梳着两条大麻花辫子的妈妈那才是风华正茂,青春无敌。原来,在岁月的风霜雪雨来临之前,妈妈也曾有亭亭玉立,无畏无惧的花季年华。
我从来没有像电影里的贾玲那样站在楼下大喊妈妈的名字,妈妈也未曾骂过我们“小王八蛋”。记忆中的妈妈性情温和,讲话轻言细语,待人很和蔼。她信奉以理服人,得理让人。但在原则面前,妈妈却总是以自己的方式,绵里藏针,寸步不让。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艰难,但孩子们却很快乐,因为有一个好性情的妈妈,遇事不慌,处事泰然。那时候,觉得妈妈就是一尊神,没有化解不了的难事。
长大了,妈妈也逐渐走下我心中的神坛,一步步还原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本该的样子。
经历了家庭中的一些变故,年少无知的自己曾经埋怨过母亲当年的选择,也不甚理解母亲一些过于执着的行为。但是,当自己成为了母亲,被生活所磨砺,才慢慢理解了作为母亲的一些无奈和选择。
与贾玲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虽然来不及参与妈妈的青春岁月,却也能见证妈妈慢慢变老和变弱的过程。
现在的妈妈,褪去了这个称谓曾经赋予她的强大,身体越来越单薄,步履越来越蹒跚,目光越来越晦暗,好像时光在她的脑子里放下了一道帘子,让她沉浸于往事,却遗忘了当下。
常常牵着母亲干枯的手,细细打量这副经历了近九十载岁月打磨的皮囊,心中感慨万千。
谁不是翻越四季又添一岁,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眼中的宝。而作为孩子,花季的母亲仅仅只是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那段历史我们无法参与,在我们有记忆的时候,母亲就是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的模样。
看着妈妈青丝转为白发,心智却重返孩童,突然间明白,所谓母子(女)一场,其实就是让来自于你的我,有幸去见证我眼中曾经的你,是怎样慢慢地变成了当下的模样。
但无论岁月待你如何,无论你变得怎样了,我都会如当初的你一样,无论顺境逆境,不离不弃,以终为始。
HI,MOM,今生你在前,为我们探明来路;来世再相遇,我们互换角色,让我们换种方式去体验曾经错失的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