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里奚仲庙(东岳天齐庙)实景
崔祥震
薛城里古奚仲庙(后来的东岳天齐庙),是鲁南一带闻名遐迩的庙宇。
旧时古庙规模宏大,有前后大殿两进院,后大殿原为奚仲庙,前大殿原为东岳天齐庙,院内东南侧有孟尝君庙,共有三大殿。
院内庙宇鳞次栉比,连墙接栋,雕石刻砖,古碑林立,桥坊俱齐,松柏参天。
但到了清末,适逢世情混乱,国乏民困,古庙已显破败。平常之际,虽然钟磬鲜鸣,梵音渐稀,僧人落寞,但每逢庙上香火会期,施主香客前来赶会,依然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根据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版《滕志》,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版《滕志》,以及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版《滕志》之《古迹补》等资料记载,古庙建筑群依然宏伟壮丽。
庙墙以石灰作黏剂,以厚青砖垒砌,双行薄砖覆顶,单行薄砖压脊,墙体几近有两人多高,倍显敦厚坚实。
古庙南大门即山门,门楼巍然高大,据说与十几里外的白山山顶是平齐的。山门上正中镶嵌一块硕大正楷石匾额,方形略显长方,上面刻有三个繁体大字“东岳庙”。
按明万历十三年与康熙五十四年《滕志》,记载孟尝君庙在东岳庙门(指庙院的南山门)东侧,孟尝君庙又称薛公祠,主祀孟尝君,配享雍门周与冯驩。雍门周是孟尝君的故友,曾为孟尝君抚琴并让其感动的人。冯驩是孟尝君的故友,并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的得力门客。冯驩为孟尝君在齐国与薛邑稳住阵脚,采取了谋营三窟之策(即市义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魏王争贤才抬高孟尝君身份,修筑薛邑宗庙,即齐威王庙来巩固薛邑地位)。清代滕县举人黄来麟曾为薛公祠赋诗两首:
薛公祠
(一)
土木更想笑,君行独奈何。鸡鸣吹梦短,狐腋累身多。
流水余焦尾,清霜冷太阿。夕阳荒垒在,踟蹰听樵歌。
(二)
肝胆相谁是,风尘知己难。秋风寒兔窟,落日话鱼餐。
隔代犹臣主,登堂肃佩冠。素琴聊自抚,流水不轻弹。
根据皇殿岗《滕阳渠氏谱》相关内容载,孟尝君庙在东岳天齐庙内,大概应该指东南角位置,然而据县志记载东岳天齐庙后有孟尝君的“御井”,“御井”为方口石砌井。可能是孟尝君庙原在东岳天齐庙大殿内,宋代增立天齐庙时,孟尝君庙被迁至庙群东南角了。
从山门往内看,在松柏与古碑之间,山门与大殿相连的砖石砌道上,曾经跨立一个石牌坊,也早已被损坏不见踪影。
石券桥已被毁坏殆尽,庙内曾经的小桥流水,鱼游溪水的美景已成过往。
唯有齐胸高的石台上的大殿和膳房依然如故,砖墙为主体,墙角夹砌方石,庙殿双梁,一门无窗,柏木做梁,松木做椽,杉木做桁,筒瓦覆顶,脊沿砖雕,饰以莲花,镌以黄龙,刻以猛虎,镂以金鸡,飞禽走兽,奇花异草,一应俱全,涂颜抹色,流光溢彩。
夏季多雨之际,大殿房顶,筒瓦之缝,密密麻麻生出一簇簇瓦松,其状如锥,松枝青绿,枝尖润红。瓦松丛中,常在大雨过后,骤然间长出一株株鲜红的杆状物,像一杆粗大的毛笔,下部黄白,中上部殷红。整个房顶煞是好看。经两天太阳曝晒,很快就烂成黑褐色污汁,臭味难闻,进而又干成黑斑,随风飘逝,这种东西俗称鬼毛笔。
据传古庙大殿偶有红黑相间巨蛇,从庙顶瓦缝与椽桁中,掉进庙里正在上课的学生课桌旁,学生吓得惊恐万分,胆子大的先生则说这是庙里的乌龙,护佑本地老百姓的。说话间,先生已用木棍把巨蛇挑到庙后的草丛中,放生让它自行爬走。
(注:1983年,笔者在该庙后大殿上小学时,确实又遇此景,一条胳膊粗细,颜色黑红,光泽乌亮的花蛇,“砰”的一声从屋顶掉落在教室内的地面上,同学们一时被吓得面面相觑。)
清代道光初年(1821年之后若干年),该庙僧人因故在大殿前起土,得到一块元贞元年,即1725年时所勒立的重修三殿碑,碑中有断缺的刻文“帝封天齐,至正和始建”等字,可以判定东岳天齐庙是北宋末年在原奚仲庙基础上所增建。
古庙山门的石门限,即庙门下的石门槛,猜疑是宋徽宗时的物件。门限,乡人又俗称“门堑”。
石门限有两个,一个是在山门处,一个在大殿上。
在庙山门的门限,长二尺,高一尺,石门限连着承枢石,承枢石即门轴下的带轴转窝的承载石。承枢石和门限石一样高。门限外面镌刻六只猿猴,左右各三只。门限内镌刻二个人,左右各一人,皆是面向东边,每人各牵着一只狮子。左面的狮子呈行走状,右面的狮子呈伏卧状。两只狮子头都朝向东。两扇承枢石外部,即朝山门外的方向(南面)的石面上,左右各镌刻一个甲士,为站立状。内面花纹亦古老。门限让僧人弄断了,中间用普通的石板续齐,填补副门之缺失。
在大殿的石门限,石头具有五彩斑斓的花纹。门限长三尺多,高一尺多,也连接承枢石,高度也和门限一样高。承枢石外旁镌刻硕大的花朵仙草。左右各镌刻四条蟠龙,其中一个是四金刚座墩,高一尺,径围一尺。石盆一个,镌刻莲花,高四寸许,径围两尺多。门内院中有一个石座,座高五寸许,径围有三尺,上面镌刻带柔茎的蔓花,形如喇叭花,石座四角都刻上了如拳头般的小石狮子。
薛城里中央地带的田里,有很多如拇指大小的铁结瘤疙瘩,据传说是战乱时代兵火焚烧所造成的。
薛城里北门外,有两个石人,相当魁梧,高度和胸围都近五尺,它们相距八九尺,相对而坐,像妇人状,头大如斗,蓬发向上竖立,呈裸身状。左面的石人,双手交叉在腹部前。右面的石人,左手下垂,右手持一物如梃杖。石人胸前,上及肩部的乳房,大得像匏瓜一样。
到了光绪三十四(1908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法学院的皇殿岗村爱国人士渠有润先生,在该庙后大殿创办了“山东滕县公立薛城高初等小学堂”,殿内神像部分被毁。
解放后“破四旧”期间,古庙进一步遭到破坏,庙南山门已被拆除,砌成围墙,并在后大殿院墙西侧开了一个西门。南山门精美的石门限与承枢石也被抛弃至东墙外的乱石堆里。
从1908年渠有润先生在古庙内创办“公立薛城高初等小学堂”至后来建为全日制完全小学,初中农业技术中学,至1990年小学搬出古庙,部分庙区作为民宅占用,相距约八十年,其间东膳房曾作为村委办公点也有四十年有余。
薛城里的古庙,作为奚仲庙,齐威王庙,孟尝君庙,东岳天齐庙,数庙在此庞大规模的庙宇群里,历经时代变迁,至今仅仅存有后大殿庙石台基与东膳房墙基,在风雨让人叹息。
现在国家对薛国故城予以重视与保护,并准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兴建“薛国故城博物馆”,不仅要展现薛国从龙山时代的薛国城,展现夏商周三代薛国的历史,还要展现秦汉薛县的历史,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文物古迹。被保护除了前掌大墓地,北辛文化遗址,西康留大汶口古城遗址等外,薛国故城内的奚仲古庙作为重要的文物古迹也在保护之列。
奚仲古庙一些精美的石雕,在2009年台儿庄明代古城重修时,曾被张汪镇孙楼村孙某用机动三轮车偷运至台儿庄,从此这批古石下落不明,此人理应受到谴责。
—————————————
本篇章主要参考资料
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志 卷十四 古迹补》:
薛城东岳庙,石券桥、石坊已无存者。石门限疑宋徽宗时物。
道光初,僧起殿前土,得元贞元年重修三殿碑,中断文有云:“帝封天齐,至正和始建”,是庙盖创於北宋之末者也。
石门限有二:
在山门者,长二尺,高尺,连承枢石,石如限高。限外镌六猿,左右各三。内镌二人,左右各一,皆东面牵一狮,左狮行,右是狮伏。狮皆东首。承枢石外,左右各镌二甲士,立。内面花亦古。限为僧断,中间以常石,以副门之闕也。
在大殿者,石备五色,长三尺馀,高尺馀,亦连承枢石,石亦如限。限外内上下镌大花,工甚。承枢石外旁镌花,左右各镌四蟠龙。其一为四金刚墩,高尺许,围尺许。石盆一,镌莲花,高四寸许,围近二尺。石座一,镌蔓花,座四隅有小狮如拳,座高五寸许,围近三尺。
城中央地中,有铁结如拇,相传为兵燹所馀。
城北有双石人,高围俱五尺,相去八九尺,对坐皆如妇人状,首大如斗,蓬发上竖,皆裸。在左者,手交腹;在右者,左手垂,右手持物如梃。及肩大乳皆如匏,不知何时代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