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096】2024-10-9
评点:朝廷厚胡薄曾
咸丰八年四月初七日,湘军水陆两军合攻九江城,克之。九江城是太平军在江西最为重要的堡垒,也是湘军军兴以来所遭遇到的防守最为坚固的一座城市。咸丰四年十一月,曾氏凭借着攻克武汉三镇沿江东西啊势如破竹的军威,兵临九江城下,试图一举收复此城,却不料大受挫折。驻守九江的统领是杨秀清部的悍将林启容。林启容是参加金田起义的老兄弟,不仅会打仗,又因其忠诚和爱护老百姓而得军心民心,故而能长期坚守九江,令湘军既恨之又畏之。曾氏在咸丰六年十月曾亲自写了一份告示,告示里写道:“本部堂前年在九江时,统率水陆,环攻浔城,林启容兵单粮少,坚守不屈。本部堂嘉尔无殃民之罪。尔在贼党中,可谓杰出矣!”曾氏对林启容的赞赏并非完全出自分化瓦解以便招降的目的,他的内心也的确认为林启容是个人才,在给别人的信中他也曾以赞扬的口吻提到林启容及其部下刘玱qiang林(?——1861广西人。参加太平军后任靖东主将。九江城破时,刘是随陈玉成部北上,攻滁州不克。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又率部占句容、丹阳。后随陈玉成西征。次年,也就是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自湖北黄州回师进攻围困安庆的湘军。五月与朱孔堂、李四福等留守安庆西北集贤关外赤冈岭四垒及关内十三垒,因势孤力薄,突围被俘,随遭杀害。)
人世间还是有些价值准则为大家所公认的,即便是势不两立的对手,也会因为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而互相欣赏。基于此,我们便可以理解李秀成在后来被俘后,所写的自述中为什么要颂扬曾氏。李秀成的这种做法,过去一向被斥之为变节行为。其实,我们若从文化深层次中找原因的话,便可以较为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这是因为李秀成与曾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九江战役结束后,朝廷对有功者施以重赏:水师统领杨岳斌与陆师统领李续宾皆赏黄马褂,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皆晋升太子少保。此种重赏对包括曾国荃、曾国华兄弟在内的带兵将来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极大诱惑力的钓饵,但对于在籍守制的曾氏来说,内心的郁闷则更添一重。我们先来将九江的赏赐与武昌、汉阳的赏赐作一番比较。
武昌、汉阳的地位在九江之上,攻克者两城比攻克九江更重要,照理来说,其赏赐规格要比此次高,但事实恰好相反。克武昌、汉阳后,曾氏获得的奖赏是:赏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但只有几天功夫,“署理巡抚”一事没有了,改成“兵部侍郎衔”。曾氏本就是正二品的礼部侍郎,所以,这种奖赏对他来说,等于没有奖赏。胡林翼只有从二品衔的品级,却晋升“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一个崇高的头衔,在当时,一个官员能得到这种荣誉,真是风光无限。胡林翼当年带领六百名黔勇隶属于曾氏部下时,不过是一个四品衔的道员而已,短短四年工功夫,便擢升巡抚、获宫保崇衔。想比之下,朝廷不是明显地厚胡薄曾吗?此刻,曾氏心里的失衡,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除此之外,曾氏还有另一种压抑感。湘军本是曾氏所创,江西的军事局面也是曾氏所打开。在曾氏的统率下,湘军收复江西各大城镇,赢得江西军事的胜利,这才是文章的顺势展开,但事情偏偏不是这样。曾氏作统帅期间,江西的军事形势是进退维谷,他离开湘军后,在胡林翼的指挥下却是捷报频传。事实不是在连连证明,他曾氏不行,胡林翼才是湘军的真正领袖吗?照这样下去,湘军要不了多久,就会攻克江宁,建不世之勋,到那时,他的草创之功便将更加黯淡无光了。对于一个把功名事业视为第一生命的人来说,面对着这种局面,其内心之郁闷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