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传微信开发出一项新功能,它能帮你筛选出不常联系的朋友。其中有三项选择:半年内没联系,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数据将通过这三个选项,生成一个不常联系人列表。
选择删除,系统1秒种就可以把这个列表的全部联系人删得干干净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好友里面,除了有限的亲友同事之外,更多的却是萍水相逢或者从未谋面的陌生人。
十几年没联系过的培训班同学,照相馆的营销人员,网店卖家,快递小哥,复印店店员,某次饭局同桌的人…
回看自己这几年的微信朋友圈,人数是与日俱增,其中居然有好多是我没见过的。
朋友圈的好友越来越多,相反,真正熟悉的朋友却并不是常常联系着。
2.
在刚过去的7月,我见了好友杏子好几次,虽然我们之间相距3个小时的飞行距离。
最近的一次是她路过长沙开会,会议间隙的2小时专程来看我,除去往返的交通时间,我们也就在一起喝了半个小时咖啡。
我在朋友圈写了一句,朋友无非就是,我来到你在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哪怕只有2个小时空挡,却一定要跨越半个城市去看看你。配图是我俩的合照。
信息发出,很快便收获了很多友人和陌生人的评论和点赞。
那些人里,却没有杏子。
是的,这个跟我关系极其要好的朋友,几乎不在微信和我聊天,也不太点赞我的朋友圈。
我们的相处很简单。有事就打电话,没事就看动态,有机会就见面,一起分享喜乐哀愁。
其实,那些活跃于微信朋友圈并时常互动的,不一定都算得上是“朋友”。
如果单纯点赞的都可以称作“朋友”,那“点赞之交”这个词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真正的好友,是我潜水在你的“朋友圈”,却冒泡在你的“朋友”圈。
我们不需要在朋友圈点赞评论来表达亲密感,是因为,你的人生我都有参与。
不联系,不代表不想念。不点赞,未见得不爱你。
3.
有些微信好友,也许我们很少和对方微信聊天,但是在朋友圈看到对方的动态时,会莫名地欢喜。
几年前在一次校友聚会中,我遇见了一位跟我同专业的师姐,相遇时我们都欣喜不已,喝得酣畅淋漓。
以前在学校时我们在同一个社团,所以共同参与了几个学术项目,彼此都很欣赏。项目结束后我们也偶尔相约聊天谈谈人生理想。毕业之后就没有太多联络了。
那次聚会加了微信好友之后我们其实也很少单独联系,我们没有共同的小群,也几乎不在彼此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
但不妨碍我们存在于彼此的朋友圈啊。
我们不常见面,却常常挂念。
我看着她毕业,她看着我出国,我看着她在国内呼风唤雨,她看着我在异乡大展宏图......
我们走着不一样的路,却过着同样精彩的人生。
我们曾为共同的志趣团聚,然后一别两宽,今生今世都不复相见。
如今隔着一个朋友圈的安全距离,我们都觉得非常舒适温暖。
若在一处,我们谈天说地,把酒言欢;不在一处,便愿君安好,各自珍重。
有份珍贵的情谊,是我心中百般不舍你离去,却仍祝福你翱翔在没有我的天空里。
4.
微信的发明和“朋友圈”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其实很庆幸有微信“一键删除不常联系的人”新功能的出现。
因为你会发现,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列表里,藏着你真正的“朋友圈”。
时光会模糊了记忆,却磨灭不了心情。有些人虽然不常联系,却时常惦记。
那些在微信里不常联系的朋友,她经过你的城市一定会想法设法看看你,你拨一个电话他一定排除万难会赴约。
哪怕是你们之间隔着一个大西洋,也会遥遥相望,彼此关注。时空都无法动摇彼此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你们不用靠微信聊天和朋友圈点赞刻意维持亲密,但在重逢时,彼此都是最初最真的样子。
作家麦家说,人生的幸福来源在于一直对生活做减法,社交也是。
因为真正的朋友是久处不厌,不局限于在朋友圈表面的讨好。真心的朋友,不问出处,只问感情!
爱你的人,始终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