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文章,坚持的是每周对自己、对环境、对社会的思考。有些人已经习惯,提前几天就已经完成,或者准确点说,已经形成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不单单是为了完成每周一篇的任务;有些人是按规则保证每周一篇文章,没有像前者状态那么好;有些人则是在要交作业的最后一刻写完。前两者都是自律,最后一种只能算是遵守规则。
其实从上面就可以推测出,前两者做其他事情时,也一样不会在最后期限完成。他们知道如何生活、如何分配时间、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有些人可能会说最后一种人可能是非常忙,没有抽出时间来写作。但是前两者中,应该也有很大比例的人,每周要处理的事情非常繁杂,甚至比最后一种类型的人,处理的事情要多。归根结底不在于处理事情的多寡,而在于一个人能否从容应对、处理各种事情以及有没有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句话:一件长期的事情,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工作的状态。
换句话说,能够从容处理生活中的各项事情的人,往往都能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各项工作、各项事情;也可以说这种类型的人比较自律。自律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没有拖沓、没有懒散、没有漫无目的;有的是从容、高效、有条不紊。
要自律非常难,不是说说话、下下决心、读读书、思考一下就能搞定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律的状态。那是不是我们就不去追求自律呢?不!自律既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那他就一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达到。那么怎么样才能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呢?
自律可以首先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若身边小事做不到,那自律很难做到),比如说前一天晚上思考并安排好明天要做的工作以及怎么样顺利高效完成工作。同理可退,做其他事情之前,大脑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步骤及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对策。
然后就是逐步进阶,通过读书、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大脑的力量,达成自律的基本阶段。
这样你会察觉应该会在自律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也会越来越多,并且是呈量级式增长。就像理财一样自律也存在“复利”模式。(同样学习存在复利的模式,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知识学习知识越多、越早,产生的碰撞就会越多、越强。20岁读50本书所产生的能量,可能会几倍于21岁读50本书产生的能量。因此,学习要趁早,反过来也可以说现在要尽快提升自己,珍惜每一个钟头)。
每一个高度自律的人都会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因为他们清楚自己要什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也清楚他们会得到什么。
自律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