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以:
启发:原来我的表达方式一直忽略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要么只提及相关事情,要么只提及他人行为,要么指责他人。
疑问:为什么要提及感受和自身的关系,是因为这样就不会给人造成内疚感了吗?
致:
这个方法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背后的需求,让自己认识到情绪的来源,是因为自己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从而更好的去察觉自己的需要,并且不把不愉快完全归咎给别人。
用:
我发现我也经常把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对方。比如,我会说: 你不理我了让我很生气。你用这样不耐烦的语气和我说话让我很生气。我很生气,妈妈经常说我不会做事。
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应该是:
你不理我,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希望我们可以多多交流沟通。
看到你说话有些不耐烦,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平心静气地说话。
妈妈经常说我不会做事,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觉得我很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事。
#2018,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