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年前未完的文章,今天一口气续上。顿时,回忆如潮,心中的感悟颇多。
寒假了,班里的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一人布置了一点作业。数学老师每天九点对答案,一个个语音艾特讲解错误的点。英语老师会一个个要求口语错误的地方。他们两个老师,都在尽力地想让孩子们有些进步!
通过两天的检查结果显示,出现的总是几个相同的面孔,更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孩子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们每天按时出现,有朗读者,有跳绳者,有阅读者……从8号开始,没有间断。我总是心里数着,默默期盼着,能有新鲜的面孔出现,那些考试完全没及格的孩子能出来露个脸。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每次,每次,都是那几个孩子。现在,我几乎完全不用一个个去找了。基本都是王欣辉、陈梓杨、陈可依、陈可昕、杨可馨……基本就是这几个孩子承包了所有的打卡。
而在这两天,也有老师会来跟我诉苦:“我布置了几个计算题,结果有个家长说,放假了还要做作业呀?”从她的语气里,我能感受到那种失望,当然留给我的,是愕然!同样,问了下同年级二班,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寥寥无几。我不禁有些犯怵了,老师们一番热情,只怕是错付了!心里也不禁有些不可思议,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是怎么了?
在刚来文市的时候,我分配到了大坪学校,一个在山上的学校,一个百多人的学校,接手的五年级只有29人。最差的双胞胎,差点留级;瘦瘦的眼睛大大的孙道瑶、矮矮的蔺万兵……29个孩子,29个村小的孩子。初见他们时,打着赤脚,黑漆漆的,像是从煤矿里挖了煤。他们坐在台阶上,乐呵呵的,在阳光下特别耀眼。与他们相处下来,他们热情而能干,承包了学校里所有的重活难活,可从未听过一声抱怨,每个孩子都乐呵呵地干着。挑土、清理教学楼后面的沟,脏活累活也甘之如饴。有的时候,我都会有几句抱怨的,可他们不会。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乐观。每逢周末,他们会来学校喊我去爬山,让有些孤独的我,有了些光亮。他们的成绩也不好,可从未放弃。课堂上,他们尽可能地听课,课后总是会请教老师。周末与假期,真的会听我的安排,小组集中学习。一年、两年……在我与他们相处的七百多个日子里,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成绩有很大的起色。从后面的几名,到第五,到第三,最后稳居第二。我告诉他们,不要考第一,第二名足够了。可没想到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他们竟然考了个第一,为此让我们都笑了半天。我对他们说:“怎么搞得喽,怎么这么不小心!”这群孩子听了,乐得不得了。
这群孩子给了我极好的印象,家长们亦是。他们十分朴实。在我的记忆里,从我教他们开始,他们都是对着我笑笑的。这个笑,却让我内心的恐慌全无。家长们也很配合我,无论班里做什么,他们都是极其支持。六一表演,一套一百多的衣服说买就买了;家长会上,早早地来,从不会早早地走,他们也如同孩子一般听着我讲。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们也从不偏袒。孙玉鑫成绩很好,可不知何时迷上了游戏。周末或者假期,从大坪走路去镇上的网吧,与之同行的还有几个。我收到消息后,叫来了孙玉鑫爸爸,结果他爸揍了他一顿,在办公室里。回过来面对我的时候,语气里尽是尊重,脸上的狠气也全无,跟我又说了许多要老师多多耐心之类的话。再后来,孙玉鑫还是有变化的。尽管,还有可能偷偷去,可成绩又很稳定了。我想:家长在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就这样与家长们相处与沟通,家长们就是这样支持与配合,从未听过一声不是或者不耐烦,他们温暖着我,也影响着我的教育观。
那时二十六岁的我,与这群淳朴自然的孩子们、家长们相处得甚是愉快,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会经常想起,念叨。我经常这般想:家长不变,孩子何以变?教育,从来都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配合,这二者缺一不可。
这个道理,26岁的我懂,33岁时的我懂,40岁的我也如此这般的想。此刻,突然想到那29个孩子,我睡意全无,陷在回忆里,陷在那段快乐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