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
一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核心观点
本书编著者:格兰特.威金斯 译者: 闫寒冰
“逆向设计”: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思考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哪些证据表明达到了学习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该设计方法所“逆”于常态教学设计之处主要在于: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就要考虑评估方案,书中称之为“可接受的证据”。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这也就是我们日常教学设计时所要思考设计的教学目标,查看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当然,我们收集的证据既包含传统的测验和考试,表现新任务和项目,观察和對話,也包括不同时间内的学生自我评估。
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有了明确的预期结果和合适的评估证据后,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搞清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
理解”:“理解”的指标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而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作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认为理解是多维、复杂的,为了构成成熟的理解,他们形成了一个多侧面的视角,即理解有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