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Talk进展到8/50,阶段性汇报一下。
入职竟然一年了。我常常会觉得,时间不是等速运转的,它会在小学期间速度变得很慢,在中学之后开始加速,大学稍微减速缓冲,入职之后的时间,就像是全力加速的,永动机。最近的Coffee Talk,话题之一在聊,工作之后你有哪些改变。
先说自己。
回忆起来,改变和成长有很多,但羞于在这里提及(还有非常多进步的空间!!)。分享一些入职最初最深刻的记忆片段。
【1】2月底入职的时候,刚好是2019春季招聘正忙的时候,负责两个城市的宣传工作,不断突破做宣传的心理障碍,去给陌生的老师打电话,被接纳或者是被拒绝。刚入职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校园大使,有一天晚上,给朋友发微信说,别的城市负责人都找到校园大使了,只有我一个都没有。发出去的时候,有一大滴眼泪落下来,也把自己吓了一跳。
【2】后来负责线上宣讲会的执行,直播到中途观看人数达到峰值的时候,网络突然卡断,满屏的弹幕在吐槽网卡。尝试切换网络或者切换手机,换了同事的手机重新开启直播,但是把手机卡在三脚架上的时候,又刚好卡在了iPhone的关机键上,当时真想和手机一起关机。
【3】后来部门的同事出差各地开展实习生项目的时候,我在广州独立负责一周实习生的安排和组织,以及广州实习生项目的开展,无法容忍在过程中自己犯的错误,也不断尝试着新的错误,直到尧姐从西安出差回来,跟我说,没事儿,我们回来了。那是第一次非常大型的号啕大哭(真是太丢人了)。
那你呢。
“会熬夜,回家再晚,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即使是躺在床上刷手机。”
“几乎没有生活,有很多临时性的工作安排,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也会迷茫,看不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担心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最直观的感受是,我没有原来积极了,上学的时候,我想过很多种上班以后的生活,下班以后可以做的事情可以学习的新知甚至是可以掌握的新技能,但是现在,回到家,只想躺着。有时候下班比较晚,我也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看手机,我不知道我在看什么,也不知道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但是这两个小时,是真真切切属于我的时间,我想把它抓住。”
隐性的变化呢。
“心态的变化:时间蕴涵着无限可能,更多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所以自己也更加佛系,要有应对变化的心态,同时能够保持自己的快乐。工作是向生活低头的过程,不是妥协,而是要学会低头。”
“我会更积极一些,以前自己是比较佛系的。工作以后很多事情逼着你去尽善尽美。变化体现在,比如交朋友,以前不太自信,不太敢一个人去参加聚会等活动,现在也会一个人报名参加公司的活动,一个人去做一些事情。”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什么。
其实工作之后的生活,也没有太多不同。无非是把以往的那些日子中的“学习”替换为“工作”,你看待它的方式,也许决定了生活的模样。如果过去学习是生活的全部,或者起码是生活的重心,那么在替换为工作之后,突然要求工作和生活彻底明确地割裂开来,必然会产生一些痛苦。缓解痛苦的方式有很多,核心无非是改变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尝试转变看待它的方式,尝试接纳它融入自己的生活,此外,歆歆说,“你的函数里应该有其他系数”,比如你的兴趣爱好,你一直坚持的东西,你的朋友,家人和喜欢的人,它们可以和工作一起,共同带动你的函数Y值的变化。
关于Coffee Talk
无名忧伤字典里,有一个单词叫“sonder”,意思大概是:突然意识到每个陌生人都有着和自己一样生动而复杂的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日常和内心的疯狂。你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就像他们不知道你的生活一样。在他们的漫长的一生中,你可能是一个咖啡厅里的背影、一个在路边行走的模糊身影、一个黄昏时分亮起的窗户。仅仅这样突然出现一下而已。sonder想要表达的,就是这种很确凿的失落。
我遇到一些有趣的人。他们让我觉得,如果没有机会继续了解他们,一定会无比遗憾。
我非常抗拒这种遗憾和失落,所以才更想要听听你们的故事,你们的故事,也值得被更多的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