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里,屠苏执剑,为保护珍惜之人。我,因何执笔?
口诛笔伐,针砭时弊?原谅我只是一介素民,并无大志。直抒胸襟,畅所欲言?这些还是交给桌前无人问津的日记本吧。学而思之,增益不能?这怕是早期写技术博客尝试却夭折的路线。
早几年,学着其他从事IT的前辈们,在博客园开设博客,却只为记录题解。然而,草率从之,事后并无大用。算法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寻到一本整合梳理的妙书,便舍弃了博客园,将思路解析的系列放在了新注册的CSDN上。随后,方便随时随地增删改查的云笔记又夺去我的视线,CSDN也不知该继续写些什么的时候,便转战印象笔记。后来发现了支持Markdown语言的为知笔记,又毅然离开了印象。
利用别人博客写博客的那几年,就如此循环往复、始乱终弃的过去了。三分钟热度的我,因何执笔?
于是,尝试搭建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期许着之后能专一些。可是,无论是GitHub Pages联合Jekyll搭建的静态博客,还是购置VPS主机搭建动态博客,始终让笔搁置一旁,久不执起。博客搭建完成后的一年多里,精力早就从写文本身转移到了Web前端和后台学习。可想而知,一直勤奋勉励的造着渔具,鲜少去捕捉鲜鱼。技术的学习遮掩了本该认真执笔的文章,唯一保持至今的只有每年生日时的日志。
当然,若是以程序员而言,我所做的本无可厚非。技术的学习是提高自己社会竞争力的必经手段,自然不能疏忽。况且,对代码的钟爱与狂热也可为将来的事业添砖加瓦。只可惜,我极力摆脱纯粹的程序员符号。与其说是万千码农之一,我却更乐于将自己定位为文青。兜兜转转一圈,返璞归真,重拾文字的力量,选择了简书。简书让我抛开琐事,很好的契合了我对执笔的需求。我,这样一个热爱代码的文青,又因何执笔?
还记得那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么?是的,因为会忘记。看完一本书,或是观赏完一部电影,该让它成为打发时间的片段,还是留下当时的感怀?人慢慢长大,很多事物便都不会在意。即使当时热泪盈眶,事后却仍可唏嘘不已。我们用理性和高冷的外衣包裹生命中必须的感性和热烈,一年与一天的流逝便没有了什么不同。若是哪天,回头思索自己曾经种过的因,怕是头痛欲裂也回忆不起当时的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人总是偏向于忘却初心。按照自己现在喜欢的模样,变成曾经讨厌的人。
已然健忘,何不记下?无法铭刻在心,就让它在屏幕上闪光吧。多少年后,翻阅旧文,感同身受却是容易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幅画,一篇诗,一首歌,一集动漫——无一不是心灵的投射。每一次记录,每一段文字,时隔多年,依然可以聆听它怦怦有力的心跳,品尝初识的酸甜苦辣。欣慰你的成长,艳羡你的蜕变。记得,这里还有珍宝,愿君采撷。
执笔,实为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