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
成长是一场自我的较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从没想过自己也有被表扬的一天,这一切都要感谢喜红姐。
喜红姐,全国优秀教师,一个离我特别近的大神。不管外面那么多的语文大咖,但对于我成长帮助最大的就是喜红姐了。
都说一个人的成长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始端,而我的正式成长则是遇到喜红姐以后。
最开始遇到她的时候,是我准备要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学区沈主任想让我讲课水平有所提高,特别喊来了旁边学校的岳喜红老师。当时,岳老师已名声在外。可当时的我,还处在对语文的懵懵懂懂中,有些自我的小心思——就这吧,我觉得自己还行。
犹记得,当时让姐姐试听的那节课《窃读记》,自己自以为讲的不错,有板块,有讲有练。姐姐当时的评课,可谓是犀利的,一针见血:“如果让外行来听这节课,那热热闹闹,但让内行语文老师来听,那就是一个字——虚,你的课整个都飘在教室上面,学生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我这个人说话就是太直,你不要心里难过,语文教学你要深入呀,妹妹。”这些话真的可谓是刺入心底,我为我的自满而羞愧,也暗暗觉得确实要努力了。
别说,喜红姐就是那样一个直肠子的人,是一个想要你真正成长的人。
再往后,真正的接触则是来到楼村中学以后了,那可以算作成长的真正开始。
当时,自己初来乍到,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分管教务的副校长工作。我把我的苦恼给姐姐倾诉,姐姐也不厌烦,倾囊相助。因为姐姐以前干过教务,她把她的成熟经验一一传授。这对于一个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我倍加感动。慢慢的,我努力跟着学校的王主任学习,学校工作的正规让我整个人慢慢忙碌起来,原来教务的工作是这样繁琐的。
真正开始专业成长的则是没多久姐姐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一切,让我对语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原以为教学就是认真备课、认真教学就可以了,原来不是这样的,成长从不是按部就班的日复一日。
在工作室,从最开始的读名家大作,写读书笔记,微信打卡,进行读书分享,案例学习,这些任务一开始让我喘不过气来。任务太多,而且从没有这样做过,好难。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的,唯有坚持才是正道。
姐姐总是适当的鼓励着大家,催促着大家,我们踉踉跄跄地前行着。
从校工作室的8个人慢慢地发展成乡工作室16人,再到县名师工作室35人,队伍的壮大,恰恰则是成长的力量。工作室在成长着,我也随着它慢慢成长着。
从县优质课到省优质课,我慢慢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只要努力,而这一切的成长都离不开那个督促我的人——岳喜红。
成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但前提我们要有爬上巨人肩膀的力量。而我努力着,紧跟我的巨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