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否记得,曾经在什么时候,翻开一本诗集,安安静静地消磨一段完整的时间,细思慢诵,忘忧清乐?
读诗,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一项很奢侈的消遣。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数字拨动着这个神奇的国度每一个人焦虑的神经,大学毕业,不是在地铁,就是在奔向地铁的路上。“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笑话!明天一大堆事情都搞不定,31世纪于我何干?
然而,这就是理当如此并必须欣然接受的现实吗?恐怕不是。诗歌曾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的《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的大百科全书,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形塑了整个西方文化的基本形态。谁能说诗歌已死?人事变迁,江河不改,为什么今天就把诗歌从人类生活中抹去了呢?
展读海桑这本《我爱这残损的世界》,有些偶然,过了读诗的年纪再读诗,不禁感慨不知是自己感动于诗歌,还是感动于自己读诗的模样。
在海桑的眼中,世界的底色是灰色的,但这残损的颜色却依然让海桑爱的深沉而又炽烈。
他与“”万物恋爱”
他“”与一盏灯说话”
他“”年轻时也有一颗不安的心”
而现在的海桑
“拉着妻子的小手”
“何其幸哉”
海桑“有时会傻傻地想”
“桃花知道吗”
海桑“一转身碰翻一只花瓶”
于是“我只想好好干活”
海桑是“思想者”
所以他“把天空装进一只瓶子里”
“春天打开万物的身体”
……
海桑爱这残损的世界,他的诗也都是“写给自己的话”
写诗的人不过是拧紧生命,倾注灵魂去生活的一群人。不要把诗人看作疯子,不要把诗想得晦涩。于我而言,诗是最接近生命的产物,最好的诗就是竭尽真诚地诉说生命,最好的生命状态就是把诗注入生活。
而海桑恰是如此。
海桑:
一个喃喃自语,低吟浅唱的男人~
像是在讲故事,又像是对她的呢喃诉说~
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对过往的告别~
有一丝淡淡的苦楚,也有一丝暖暖的甜~
有对生命的认知,也有对使命的坚持~
这样的生命存在,我不愿好奇,但却被这字里行间流露的真实震的四肢百骸不再属于我~我清清浅浅的呼吸,怕惊了那诗间喃喃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