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姑娘
和妈妈聊天,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一定要争气,不要犯傻,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努力做到最好。”那时候还小,完全不接受,听着这些总觉得是一些没用的道理。于是,从青春期就开始叛逆,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也常常会因为受到伤害一个人躲在深夜哭泣,却依旧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不愿承认,很久很久没有与母亲好好说话。
后来慢慢长大,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才开始体会到原来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母亲的教导显得愈发的重要起来。
记得刚毕业那年,离开合肥到苏州,身边没有一个同学和认识的朋友。进入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朋友,封闭性的状态不愿刻意打开心扉。
年少轻狂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他人建议,把喜欢和不喜欢分得清楚明了,总以为这就是个性。常常喜欢感性用事,喜欢说一些无厘头的话,更不愿意认真倾听。
时间渐渐拉长,接触社会的时间越来越久,交往的人儿越来越多。突然有一天也开始醒悟,理性和感性完全是两码事。
生活需要感性来调剂,也需要理性来做决定。
晚上和闺蜜聊天,因我创业的事情发生了分歧。首先我是完全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其次也非常能够明白其中的原因。
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度也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差异。接受和倾听的程度也有区别,交流被阻隔,所以争执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停止。
其实我们并没有静下来好好的说话,而是带有固有思维认知来进行的一场评判。这简直太可怕了。
有时候,最怕的不是不接受,而是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永远不愿意走出来。
曾经一度在读书会和阅读上学习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以及其他一些思维性的书籍。我们用什么心态去接受倾听一件事,可以决定你对一件事的吸收程度的多少。沟通本身是不应该带有任何情绪的交流,坦然,真实,才是有效的。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当我开始意识到一些事物的重要性以后,愈发的坚定,人生要自己来掌控。而好好说话,却成了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
每每当我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我都会意识性的提前清除内心的杂念和评判,带着一颗空杯心态,专注而认真的去倾听。
我们讨论着各自的生活和故事,相互分析和参考,为对方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等。
慢慢的,我们开始与每一个人好好说话。
这一年多以来,仿佛人生赚翻了。无论是从个人的改变以及习惯上的纠正,还是我们事业上的进步和生活状态的差距。
好好说话,不仅仅需要一个好的聆听者和交流者,更需一种好心态。
毕竟,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样子。而好好说话,更是一种不带评判的智慧交流。
愿你能偶尔慢下来,也愿你能够好好说话,无论对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