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记忆力。
一个人的思想习惯都跟他头脑里储存的记忆有关。
怎么改变一个人的记忆?只有他自己去体验,自己主动去思考,去改变。所以,口头上的教育往往效果不明显,因为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而他自己不参与思考。
身教为什么效果比较明显呢?从生活经验中我们知道,强迫一个人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改变,对方往往会抵制。而身教没有任何强迫,对方会观察你的行为从而进行思考和模仿,效果就比较明显。
我觉得练字就是很好的一种锻炼记忆的方式。对着字帖练效果不明显,因为照着别人的笔画去临摹,就缺乏了自己的思考。自己多写,多对照正楷,多思考字里行间的结构。写字效果明显提升。
所以要改变记忆,在于个人本身。外界的效果作用太弱。只有一个人自己感觉到需要改变,发自内心地去思考,才能有所改变。
所以教育应该是引导思考,而如果老师在讲台上自己讲自己的,不去引导,学生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
而自学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因为自学需要自己大量地思考,要求自己主动去想问题。而课堂教育被动地接受比较多。
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让她尝到后果。因为尝到了后果,自己就去思考去改变。这是极好的教育方式。
怎么让他尝到后果。教育孩子那就放手让他去尝试。孩子被刀割破了手,那么他下次就不敢去玩刀子,孩子贪吃吃坏了肚子,那么他下次肯定不敢去贪吃。教育本来就是顺其自然的事。如果父母害怕孩子受伤害,阻止孩子去尝试,他缺乏经历,缺乏思考,就不会成长起来。
记忆的形成需要一个人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思考,然后不断重复。
我认为一个人的性格习惯都可以改变,只是因为之前性格习惯已经形成,改变的难度比较大而已。
去不断地经历不同的事情,慢慢就习惯了,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习惯。所以习惯性格的形成在于去经历,不断的地重复这一段经历,不断去体会思考,慢慢就可以改变性格。
由此得知,性格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