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萝丝去散步
近一年没听到鲲唱歌了,鲲的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远,年初还去上海唱了一场。
鲲两次电话约我去听听他的新作品,有新创作的,有发掘古谱而成的,有弦歌雅韵里面选出来的。
上一次,还是鲲第一场音乐会之前,听了鲲整场音乐会的作品,和他一起商量了音乐会作品的结构问题、演唱问题等。音乐会非常成功,舞美、服装、作品都别致而考究。演出结束后,很多非音乐专业的朋友对我说音乐会很不错。琴歌作为非常小众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打动常常会说“听不懂的”观众已足以说明问题。
鲲是我身边非常有艺术个性和思想的艺术家,也是极为少有的视歌唱为生命的艺术家。鲲是我的作曲家好朋友的好朋友,这样我们才熟悉起来。第一次听鲲的琴歌演唱,是作曲家好朋友昕的作品,将进酒,鲲在古琴伴奏下,气宇轩昂,真真是英俊小生的模样,演绎歌曲张力十足。这种样的演唱,把琴歌的表现力可能性拓展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后来在生活中与鲲相聚也总是琴与歌相伴,鲲自弹自唱,用钢琴或是古琴伴奏。鲲是位才子,善伴奏、善作诗词。听琴歌、品茶、赏诗词,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昨天,听鲲唱了几种风格的琴歌,鲲尝试将琴律理论运用到琴歌演绎中。我们更多地聊到了琴人合一的状态。忆秦娥的演唱,我听到琴的共鸣与鲲的歌声不能合二为一,于是提出我的听觉感受。鲲也觉察到了,告诉我最近调整了定弦,可能还没有捕捉到琴的泛音。然后他调整了自己的共鸣位置。令人非常惊奇的是,同一首作品,第一遍与第三遍的演唱完全不同,就像是完全不同的两首作品。最后鲲似乎找到了感觉,连续唱了好几首,都达到了与琴音共鸣的高度一致,音色优美、感情充沛,极具感染力和戏剧张力。
有的人就是为艺术而生的,鲲算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