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近乎每个节日都有隆重的仪式,但腊八节似乎没有什么不寻常。腊八节是老爷的生日,夜里醒来想起应该做碗腊八粥,翻箱倒柜只找到黑米和银耳,索性坐在沙发上发呆,细细地回想这么多年和老爷之间的种种变化。
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年腊月二十之后每天都会站在路口盼着爸爸回家,等到他回家的时候就会好骄傲,他总会带很多奇奇怪怪的好吃的零食。或者平时被哥哥姐姐们欺负了,都会想着等爸爸过年回家我告诉他。喜欢看书也有几分受他影响,在家的时候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小说,看到精彩的地方眼睛会瞪的非常大,特别吓人。那时候的他性格非常温和,平时很少对我们说重话,也从来没打过我们,但他一瞪眼睛我就哆嗦了,眼神对我的威慑力十足。
04年开学带我去高中报道,路上遇到他的老朋友,他说,原先是觉得她姐学的好考一中没问题,结果没考上,小的这个没给她什么打算,倒是出乎意外考上了。站在边上的自己,心里小心思翻山倒海,那会儿开始发现自己其实很敏感,很在意他的看法,很希望得到他的认可。高中时候贪玩叛逆,上课看小说、唠嗑被班主任告状,怕他说我,一个月不敢回家。结果好巧不巧,我回家那天他也回家,妈妈说完,他那一瞪眼,让我惊魂不定。“如果是我接到这个电话,我直接去学校带你回来,不想念书别念了。”
其实想想小时候敬他畏他,可是心里还是好希望得到他的认可。高中时候有次作文大概是写幸福相关的主题,印象中自己写的是高二有一回下楼,楼梯很宽但没有护栏,我和爸爸一起下楼,他忽然牵起我的手,那段楼梯不长但却觉得幸福很长很长。大概不善表达爱意的人,偶然那么一次你会觉得特别难得,倍感珍惜。
更多有觉得爸爸做的不好的时候,几乎都是因为妈妈。家里还在老宅的时候,每年他要去义乌的时候,妈妈总会坐在屋里哭,那个时候好小,看到妈妈哭就觉得一定是爸爸欺负她,跑到路上追着他拉着他打他抱他的腿不要他出门。似乎人的性格成年后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和谦谦的他慢慢的有很多不耐烦,脾气随着年岁渐长,有时候也会想生活把从前那个温和的人儿磨砺到哪里去了呢?看到他有时候古里古怪的坏脾气,看到他有时候懒出新高度,看到他的不顺遂,看他醉的一塌糊涂,心中那个万能的爸爸慢慢坍塌。
第一次有比较大的争执是高考的时候,想报的志愿全是外省的学校,他指着地图,福建的学校你自己选,除此之外的不要想了。哭成泪人,闹了有一周,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心里恨恨地想,如果不让我报我以后都不回家,放假也不回家(= 。= 恩,开学第一个月都没熬过去灰溜溜地回家了)。大学之后更多地会去考虑家里的各种事,印象中有一回在电话里和他说很重的话,他只说你要这么想那就这么想。等到回家的时候和他别别扭扭道歉,也觉得难堪。
大学一开始我们打电话基本不超过1分钟,后来就慢慢要自己练习至少要说到3分钟,再渐渐的就会聊起很多事情,慢慢地可以多一分理解,慢慢可以亲昵平和沟通。再离开家的时候,会和他拥抱,会告诉他多多保重我爱你。其实他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很幽默,不push,喜欢享受生活,喜欢动手DIY很多神奇的发明。我的记忆还停留在44岁他回家的那年,近乎是他生活的分割线。白衬衫、肤白、身材匀称,温和,一副白面书生的模样,他带我们去山里转一圈回来白皙的皮肤被晒的微微泛红。现在想想好笑,大概明白自己对男生的审美为什么一直都是喜欢清新书生style了。《美国往事》里说,每个人都要背负着自己的出身在这个社会挣扎,而这个出身是你所不能选择的。生活没有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闲暇。
2015年春节来北京前和他聊天,你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笑了笑说,你自己过的开心就好。顿了顿,看着我说,“爸爸其实对你期望非常高,希望你事业有成,但既然你喜欢当个小学老师,那就希望你嫁个好人家。”听完心里还是会失落,老师为什么不能算事业?想来好笑,自己希望被他认可的心思一直都在,或许就是多多少少的没安全感。
真正开始释怀,应该也是近年,离家远了之后,慢慢地更独立,无论是选择工作或者选择人生方向上,更会去考虑自己真正希望的人生是什么样,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前天打电话的时候,聊起一些事情,已经能很淡然地说,这会让你有点失望,但是我自己真的喜欢。
父女一场最终亦是自我修行,去爱、去崇拜、去依赖、去怀疑、去恨、去争吵、去和解、去陪伴,最后,找到你自己。
生日快乐,愿往后的时光,你健康如愿如意,我也会用自己喜欢的姿态去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