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优秀的程度---哈佛大学女校长
对与这句话非常的认同,只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而如何提升自己生活的广度呢。
古人很早就总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再加一点的应该是阅人无数。
这也是能最好的突破自我局限的方式,只有量足够大,我们才能够认识到更
接近真实和全面的世界。
数量的差异:
对于工作的我们来说,最容易做到的首先是读万卷书,基本不受空间时间财力限制。当我们读了万卷书后,再去看世界,与人交流,感受格局也会不一样。所以伟人即使在长征时期,其他都可以放弃,唯有书籍一直相伴。据说伟人一身看了10万本书。
如何做到破万卷呢,今天思考一下这个话题的可能行。普通人看书,肯定是一本本的看,一行行的看。这样假设一个爱读书的人,一周看一本书一年看52本。假设活到100岁。从10岁算起的话,那么一辈子可以读多少书呢
90年*52本=4680本,当其实很多人工作后读书就很少了。
2018年中国人均阅读量是5本,一辈子也就是接近500本。
这其实就是爱读书人和普通人在读书方面10倍差距。当然和伟人的差距就是200倍了。
不过仅仅去看量,只是单一的维度。但有时候也是量变引起质变。
普通人如何做到读书破万卷
1 建立知识体系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理解记忆内化的过程。假设我们要读一万本书,那么我们就不能是看到什么读什么,而需要有规划的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点之前讲过,是可以参考图书馆书籍的分类。同时也可以想象一下,在你的大脑中也可以建立类似的一个体系。比如哲学,政治,经济,心理。以后可以细细分享。也有点像是按学科去分类学习,包括我们的笔记体系也可以依次建立。
我们需要建立终身的一个知识体系,以后就是在这个体系上不断去丰富内容了。
可以想象我们要造一个知识乐园。一个个学科就其中的一个个城堡。
2 时空线 人物线
具体到一门学科或主题,我们需要建立两条线。
1 时空线:其实就是这门学科的历史。比如西方哲学,是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真正算起的,他本人也创立了哲学这个词(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意思是爱智慧。之前虽然有德谟克利特率先提出了原子论,以及相应的一批自然哲学家。当公认西方哲学的鼻祖是苏格拉底。这也是影响了整个西方的哲学发展。之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写了《理想国》,爱默生曾说,西方其他哲学都是对这本书的解读,对西方的影响如同中国的《论语》。苏格拉底同时期,正是孔子所在的时代。
2 人物线:基于时空线我们已经创建了人物线。在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中列出了这些关键的人物。从苏格拉底到康德黑格尔,再到美国的杜威等。这就是整个的人物线。人物线也是最有趣的,因为我们可以基于这条线去了解这些人物的故事和有趣的观点。
所以通过时空线和人物线,我们就为一个个城堡搭建了内在的架构。比如哲学城堡,主要的房间守门人从苏格拉底到杜威。
3 概念 模型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走入一个个房间内部,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比一样。比如康德说批判哲学和认识论。以及他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
他提出了什么不同的概念,或者模型。对后世的哲学有什么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和借鉴意义。这就是芒格说的基础学科的基础原理,也就是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4 泛化
前面三部其实就是整个城堡的主要构造。学了这些后,再去看其他的书籍就非常容易了。这其实也就是经典的力量。泛化就是围绕这经典,也有很多不错的书,我们可以去读。
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学阿德勒的经典是《自卑和超越》,而相关的一些书《被讨厌的勇气》《正面管教》,其实都是对阿德勒理念的应用。相关的书就很多很多,而读完了经典后,再读这些基本和看小说差不多。
最后回顾一下,构建体系,建立时空人物线,理解核心概念,泛化。其实就是建立自己知识城堡的过程。这基本上可以辐射到一万本书左右。明天分享一下,如何读经典。
2021.3.2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