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不同于第一部电影中的单一线索,而是以书信的方式架起了男女主脚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各自所接触的情感和事业来构成这部影片充沛的剧情。对于一部爱情电影而言,汤唯和吴秀波这对CP的颜值、澳门洛杉矶伦敦等多地的取景、唯美的摄影和精致的文艺背景,再加上苟且生活中诗和远方的意境、走心的情节和不失幽默的对白,这部电影的确精巧且让人映像深刻了。
也曾想过一了百了,在听到海鸥哀鸣的时候,浮沉在浪花之间无边无际的漂流,请把我不堪的时光带走。十年前和父亲移居到澳门的焦娇,在澳门这座大赌城里做了赌场公关,曾经是一片野海的澳门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赌场,一年的收入是拉斯维加斯的六倍,是一个奇迹。而她,热爱奇迹,所以,迷恋这里。
生活的困窘让焦娇活得棱角犀利,每天为了生计徘徊在赌场和男人之间,旧单车渐渐生锈,漆黑灯塔被废弃的港口,一个人站在清冷的街头,想出发却不知往哪里走,昨天的影子依旧在今天残留。因为欠债,不得不躲避,生活的小心翼翼,然而既然能在赌场的环境下活下来,她也有她的处事方式,人还称为娇爷。
从小到了美国的Daniel,生活在洛杉矶,作为房产中介,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着说分就分的恋人,内心的孤独导致他不愿意真正地深入接触任何一个人,仿佛永远都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二十年都没有过过春节。
两个身份迥异,生活毫无交集,天各一方的男女,却偶然地因为《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结缘,成为了笔友,用手写书信的方式互相联系,从一开始的只言片语,都后来的无所不谈,两个人渐渐地进入了对方的精神世界,并到最后彼此相爱。
影片中有这么一段话:现实残酷地血肉模糊,所以,一切所谓关系,都是自欺欺人,这些假象,是麻痹神经的毒品,是让你看不见成熟雾霾的墨镜,爱情不过就是荷尔蒙失调,跟感冒一样,因此失恋是常态。焦娇,一个从小家庭动荡,亲情缺失,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女生,一次次地尝试遇到幸福,却一次次地失败,所有在错误时刻出现的错误爱情,都给了她更多的防护色;一掷千金的富豪、学富五车的帅哥学霸、忧郁体贴的诗人,虽然都曾短暂符合她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最终却只能在现实中折翼,对她来说,爱情好像变得有些遥不可及。而接纳她的凌姐,在爱情中也不甚如意,却依旧是个善心的人。被掏空的心已经无力承受,蜷缩在灰暗角落沉在回忆里枯朽,梦醒之后还有什么可以挽留。
去国怀乡,大概是许多旅居国外的人对祖国的一种感怀吧。西方背景下的东方情怀在Daniel的遇见中表现出来。带着儿子赴美读书的中国妈妈,却不曾料在国内优秀的儿子到了美国却无法适应,母子之间有了难以逾越的鸿沟;旅居美国几十年的华人老夫妻,为了子孙远离家乡,耄耋之年依然不舍家业心系故乡。看到与自己有着相似内心经历的少年,Daniel果断放弃为那位中国妈妈寻找房子,而劝她带着孩子回家团圆过年;起初为了自己利益而在日常生活中帮助那对中国老夫妻,后来却在真相面前自惭形秽,也终于得到了老夫妻的谅解。这都是人性的体现,时而光辉,时而龌龊,却谁也不可避免。
在中国老夫妻七十年以后补办的婚礼上,丈夫对妻子说:“老太婆,你这一辈子不爱动,没事就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身体没我那么好,八成你要比我先走,仔细想一想也挺好的,你胆子又小,又笨,如果我先走的话家里那一大堆事你怎么处理,你又爱哭,七老八十了还改不了,留你一个人在那哭我更不放心了。”可能这就是爱情到最后的模样吧,年纪再大,经历再多,爱你的人终究还是会担心你,会怕你有解决不了的情况,会不放心你一个人生活,会难过要离开你,宁愿把孤独和心痛留给自己。
一辈子相濡以沫的两个人,到了生命的尾声也还是只有彼此,让人心酸之余却也羡慕这样的白头偕老。结局是丈夫因病先去世了,妻子和Daniel把他的骨灰带回了家乡,当Daniel提议在秭归给爷爷立块碑的时候,一辈子不识字的奶奶却记住了爷爷常念叨过的一句话:“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回家了,碑立不立,立在哪儿,不重要。最深爱的人才会懂你,理解你。最后奶奶决定把房子卖了,因为,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人不在了,家就在心里。
一直在信中以“教授”和“女学生”身份交流的男女主,在影片后面决意告知对方彼此的真实身份,不料兜兜转转失去了联系。最后再在书店里遇到的场景,也是美到了。爱情,可能就在某个擦肩而过的瞬间,也可能在相守几十年的长久间,还可能在意外结缘的书信间。有的爱情,耳鬓厮磨、日日相守,有的爱情,兜兜转转、柳暗花明。不论是哪一种,都需要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让人更加珍惜,也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谁遇上谁,谁爱上谁,都说不定。爱情的模样,千千万。有爱,所有的等待,就都值得。因爱,所有的守候,就都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