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父母是五十年代的人,父母那个年代,结婚就是一辈子的事,夫妻再吵再闹、还是将就着磨合一辈子就过了。那个时候,在农村离婚就意味着人生彻底完蛋了,在那个贫穷的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父母需要互相扶持、配合着才能彼此生活下去,比如我爸每次上街买卖东西,就连买块肉、买包盐、存个定期都是和我妈一起去,他说你妈更细心,我负责选购,你妈负责讨价还价,两个人考虑得要周全一点。我完全不理解,父母就办这点小事也要两个人?后来,我结婚生了孩子,叫我妈来给我带孩子,我妈来带几天老是想着回去,他说老家离不得他,我爸连衣服都不知穿多少,怕他感冒,感冒我爸不吃药,我说:“妈,爸又不是小孩,你还操心他这个”,的确在我小时候,每次天转凉,都是我妈提醒我爸和我们加衣服,每次我爸感冒睡床上,都是我妈调好药送到床上,那时我经常用鄙视眼神说我妈把我爸惯得不像样了,我甚至偏激地认为我妈爱我爸比爱我们更多一点。我妈经常在给我带着娃的时候,我爸一个电话,她就回去了。后来我爸又来给我带娃,我叫我爸买肉,我爸说他买不来,以前都是和我妈一起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老爸居然说他一个人买不来肉。后来我弟弟生娃后,就把父母一起接过来给他带娃,这样我父母就再也不会想着回老家了,每天我妈负责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我爸负责洗碗、晾衣服、带孙子,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多年的夫妻生活,已经让他们学会了互相依靠、互相需要、我爸离不开我妈,我妈也离不开我爸,这就是父母那个年代的爱,坚定不移的爱。
我爸年轻时血气方刚,我妈则温柔谦卑,在我爸火冒三丈的时候,我妈都是避其锋芒,待我爸冷静下来以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数时候,都是我妈让着我爸,那时我一副瞧不起我妈男尊女卑的样子,每当我妈在我面前唠叨我爸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我还主动说喊她和我爸离婚,我妈说:“离婚了你们喝水去,哪个管你,到时你就是孤儿了,要被饿死”,我不解,也不知天高地厚不止一次这样对我妈说。殊不知,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婚姻选择了隐忍,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世家庭和睦,白头偕老,这一忍就是几十年,忍也就是包容、包容对方的不完美,我想这个包容下面一定有更深层次的爱,对父亲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家庭的爱。
有一次我妈生病了,比较严重人事不醒,经医生诊断脑动脉瘤要做手术,我们一家人(我弟、我、还有我爸)在医院一起商量我妈做手术的事,我爸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一个几十岁的大男人居然在止不住的流泪,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爸哭,我想那是他作为丈夫心疼爱人而流的眼泪吧!后来我妈出院后,刚开始右手不灵活,我爸主动承担起大部分的家务活,还经常帮我妈梳头发,现在常常听我妈大声吼我爸,我爸也总是嬉皮笑脸的不给她置气。
父母文化不高,也不善言谈,他们将爱埋藏在心底,流淌日常平凡的生活中,这份爱含蓄而真挚,深沉而坚定,胜过华丽的告白、胜过山盟海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