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一)
王满,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分析:
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现实、准确的自我知觉,并有这种知觉敏感性。
这包含几层意思,
1).是有自我认识且这种认识是全面、丰富的;
由于爷爷的宠爱放纵,成为了“小皇帝”,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该生在自我认识上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不客观。
2)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不夸大或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该案例中孩子由于从小就在过分溺爱、放纵的环境中长大,环境造就人,孩子自然就夸大自己的言语行为。
3.)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行为、体验源何而起。
本案例中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经常打人,释放攻击性。根本意识不到来学校是学知识的。
4.)积极的自我态度与自我认识有联系但并不完全由后者决定。它指的是一种“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有短、有好有坏,但仍然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态度。
本案例中这一点根本就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家长的溺爱使他形成了人格缺陷,导致做事离谱,行为恶劣。
2.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客观的社会知觉(对人认识)是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的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他对别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实依据上的而不是主观臆测。此外,他对人的态度特征和人际交往技能应有助于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例如对人具有关注、同情心,能恰当得表达自己的能力等等。
本案例中孩子卫生习惯差,经常打架,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去体察别人的思想,人际关系差。其直接原因就是从小爷爷百依百顺,爸爸纵容导致与家人的关系就是小霸王,不听我的就打。导致到了学校与同学的关系也是这样。
3.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生活,有投身于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热情。与此相关的是一个人要具有与自己的年龄相适应的生活能力,主要是处理、解决自己遇到的工作、学习、生活、人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他就不能有效适应环境,满足自己成长、发展的需求。
本案例中该生从小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对周围环境的热情,跟家人的关系就是索取,一味的索取,家人满足他,到了学校,别人不会也一味的去满足他,所以打架不可避免了。等该生长大,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疗,到了社会上,就会危害社会,到时候可没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