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小说,也喜欢看电影、电视剧。
陈丹青说,美剧的广度和深度,残酷和道德力量,不亚于《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如果活到今天,也会“佩服死了”,也会“目瞪口呆”。
这让我在头脑里幻想着:这些大咖如何不修边幅地窝在美式沙发里,怔怔盯着日本产的超薄超宽超清屏幕,紧握一瓶冰镇的比利时酿造啤酒,却忘记了喝——因为已然被剧情惊掉了下巴。
陈丹青评价美剧说:
“它承接了西方19世纪长篇小说的传统,庞大、细腻、厚重、绝。”
他看好电视剧的前途,却看衰长篇小说的未来:
“无论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心理小说,还是大仲马之后的法国小说传统,现在正在变身为电视剧。我相信电视剧会让长篇小说没落,至少,成功夺走长篇小说的一大半读者。”
我不敢说,长篇小说已经没落或者将会没落。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长篇小说会变身为电影、电视剧,去赢得更多的受众。
像大仲马这样深谙商业规则的通俗小说家,如果活在今天,很可能会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电视剧编剧。“枪手”奥古斯特·马盖和他的纠纷,则很可能会成为当今涉案金额最大的著作权官司吧。
可以说,电影、电视剧就是这个时代赋予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
文学反映现实、展露人性,好的电影、电视剧也是如此。文学超越现实、驰骋想象力,好的电影、电视剧也是如此。
一个故事,不因为写在纸上就变得高雅,也不因为拍进电影电视里就显得庸俗。
一种思想,不因为写在纸上就自然深刻,也不因为拍进电影电视里就流于粗鄙。
李杨在电影《盲山》里,讲述被拐卖的春梅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人性恶的包围。他用朴实的镜头语言营造出令人绝望的压抑。他对孤立无援的受害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他把这部不得不拍了两个结局的电影,变成了女人们嘶哑发声的嗓子。
贾平凹却在小说《极花》里,担忧着底层乡村男性的婚姻困境,仿佛男性生殖的“权利”,比女性的人身权还要重要。他用高超的文字技巧,缅怀着假想的淳朴,为冷漠、自私的加害者脱罪:仿佛只要是乡村的,就是好的、善的、有缘由的、有苦衷的、可理解的、可原谅的。
所谓高下立判,不外乎此吧。
贾平凹在接受采访时说:
“如果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
难以想象一个享有盛名的文学家,竟然把村庄的消亡,置于人的个体自由和基本权利之上。这是什么中世纪的价值伦理?
举这个例子,我只是想说:摊开一本小说,未见得比点开一部电影更有益。
关键在于:那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和那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电视剧。
所以,何妨多看点好的电影、电视剧呢?它可以是消遣的方式,也可以是欣赏文学的方式。
下雨了,我宅在家里看电视。也按我的口味,推荐一些电影、电视剧给你:
30部打五分嫌少的电影:
1.《怦然心动》
2.《大鱼》
3.《走出非洲》
4.《燃情岁月》
5.《英国病人》
6.《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7.《海上钢琴师》
8.《天堂电影院》
9.《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10.《肖申克的救赎》
11.《绿里奇迹》
12.《完美的世界》
13.《浪潮》
14.《窃听风暴》
15.《卢旺达饭店》
16.《辛德勒的名单》
17.《第六感》
18.《人工智能》
19.《月球》
20.《第九区》
21.《机械姬》
22.《三傻大闹宝莱坞》
23.《熔炉》
24.《杀人回忆》
25.《活着》
26.《霸王别姬》
27.《机器人总动员》
28.《龙猫》
29.《天空之城》
30.《百变狸猫》
10部打五分嫌少的电视剧:
1.《老友记》
2.《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
3.《权力的游戏》
4.《绝命毒师》
5.《纸牌屋》
6.《黑镜》
7.《生活大爆炸》
8.《仁医》(日剧)
9.《信号》
10.《请回答1988》
你心目中有哪些打五分嫌少的片和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