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阿德勒对于问题行为提出五阶段说,关注问题行为隐藏的“目的”是什么,不仅限于孩子,还包括成人。
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
在此阶段的孩子或是在单位上班的人,面对父母,老师,上司,会扮演“好孩子”角色,会在上司和前辈面前尽量表现出干劲和顺从。
其背后的目的,是获得表扬,希望在共同体中获得一个特权地位。
看似表面是没有什么问题,表现出色,积极向上,但是,如果没有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孩子就会失去动力,没有心情再去学习,做一些家长,老师希望做的事,甚至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没有动力再去做。或者有时候,为了得到表扬,而去作弊或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表扬就会积极认真,不表扬就泄气。那需要怎么做,才可以将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呢。
奖惩制度,对于一个集体来说,本是应该存在,国家,企业,学校,不同背景下成长的个体,对于规则,制度的理解和适应各不相同,所以,奖惩制度,法律的存在是必然。
而对于尚未建立起规则意识的孩子,从一开始,需要我们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尊重就要从孩子的兴趣着手,与孩子产生共鸣,即使没有做好,没有得到别人的表扬,依然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依旧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我们打出了尊重这个球,它还会弹到我们身上。孩子,下属,看到了对他们价值的肯定,会对家长,老师,上司还以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对于权威的畏惧,也不是出于想要获得表扬,而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好自己眼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