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的关 爱的序位
《红尘是道场》这篇文章,从应童老师文字中我看到了她在家庭中对于爱的序位是做的非常好的。在她的理念中根深蒂固是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当一个家庭爱的序位是正常的时候,那么这个家庭系统就是平衡的、和谐的、稳定的。
所以,今天就借这个话题来聊一聊我们家庭系统中的爱的序位问题,一个家庭中爱的序位问题包括三个维度,一方面的序位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爱的序位问题;第二方面是伴侣之间爱的序位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爱的序位问题。我周末刚去上了一个关于“与父母关系”的课程,那今天我就想把一些知识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着重来探讨一下我们和父母之间爱的序位问题,也就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问题。
我们学习第一堂课中提到了关系有四种: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关系、自己与宇宙的关系。我最近正好学习了一个系列课程,这个系列课程是自己和自己关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和系统的关系。
我们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基础的关系,也是我们的第一份关系。它是我们这一生所有关系的根基,也决定和影响着我们的所有关系。
父亲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位男性,母亲则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位女性。
我们与他们的互动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与其他的男性或女性的互动模式。
而纠缠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当中,有爱、有恨、有期待、有失望、有幸福、有痛苦。
人生的酸甜苦辣,基本上都反映在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当中,并写进了我们早期的人生剧本。
亲子关系有三个重要的爱的序位:
一、父母给予、孩子接受。
1、生命是父母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生命经由父母而来,生命就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孩子的生命来自于父母这个事实,任何人都无法否定、无法改变、无法增加或删减、亦无法拒绝。
当母亲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可以来到这个世界,这便是父母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他们已经为生命做了他们所能够做的事情,让生命传承到这个世界上,如果父母给我们更多的照顾,这些是额外给我们的,假使孩子没有看到这个生命是如此珍贵,眼里只看到那些没有得到的部分,认为父母做的不够,应该做得更好的话,孩子会陷入失望和无法满足的状态,这个状态会影响一辈子,让我们越来越匮乏,失落。
2、无轮父母是谁、是做什么的;无论“好”还是“不好”,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选择谁做你的父母是你自己的选择。
有人出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但有人出生在贫穷艰苦的家庭;有些人的父母事业有成,有些父母一生平平淡淡。做为孩子,有些人不接受、不认同、不喜欢父母的行为,就否定他们的身份,甚至对父母有很多的怨恨。
有次在课堂上做模拟咨询,那天我做咨询师,那位同学做来访者,在我和他咨询的过程中,他讲到了他和他父母的关系。他说他小时候会对父母不满意,和他们的关系也不亲近。
对于父亲,他觉得父亲的软弱。他说父亲人老实巴交,在遭到别人欺负或者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不敢为自己争取权益,也不会保护自己。他小时候很看不惯父亲这样的处事方式,他不愿意沿袭爸爸的方式,他长大后只要有人欺负他,他就会狠狠地还击回去,即使他个头没那么高大,但是他的同学们还是没人敢来欺负他的,因为有次有同学欺负他,他拿起砖头想和那个同学打,吓得那个同学再也不敢惹他了,他觉得完全能保护自己的。
但是,他父亲不行。他说他小时候和父亲在田地里干活,他们正干这活,结果有人踩着他们家的庄稼穿过他们家的田地走过,他父亲不高兴但也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就想去打那个人,他觉得这个人太嚣张了,竟然踩着他们家庄稼走。
所以,在他的内在他非常不接受自己的父亲,觉得父亲太窝囊了,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挺好的。其实他犯了一个他自己在意识层面所不知道的错误,他这样做是很不尊重他父亲的,他内心对父亲有强烈的谴责,他觉得父亲不应该这样,不接受父亲本来的样子。他这样做等于是把自己的根给切断,会造成内心更大的空虚与家庭中爱的序位的失衡。父亲有父亲处事的原则,做为孩子只有尊重和接受。
当一个男孩子不接受自己父亲,其实他的内在是没有力量的,这位男同学他以为他很有力量,别人侵犯他的时候,他敢于来还击对方。其实,那些所谓的力量是他内在积攒下来的愤怒情绪,而不是真正的力量。其实,在生活中、在很多事情上他的内在是没有力量的。
接下来再来说说他和母亲的关系。他有兄弟姐妹7个,他排行最小,上面哥哥、姐姐都有,按常理他排行老小,父母应该最浇灌他。但是,他的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家在很偏远的农村,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父母甚至想把他送出去,他母亲在养育他的过程中,也没有给他更多的爱和关注,他说有一次就是这时候的天,下雨了,特别冷,而他上学的时候也没有打雨伞。于是,放学后就冒雨回到家中,踩着泥泞的小路回到家中,脚已经完全湿透了,又湿又冷,甚至已经动的生疼,他多想自己的妈妈能够来关心自己,给自己换双干燥的鞋,但是,他妈妈好像就没看到这个双脚泥泞、浑身湿淋淋的孩子。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眼眶中泪水在打转,声音在哽咽,我听着确实也很是心疼。
所以,这位学员从小对妈妈就有很多怨气,觉得妈妈对自己根本就不亲,甚至还不想要他。他说有时候回家给妈妈钱,就会故意说妈妈:看,我小时候你还不想要我呢,现在不是就我会给你钱。
的确,像这位学员这样的孩子,从小真的没有办法从父母身上获得太多的爱和照顾,但是孩子总会从其他人身上得到,比如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照顾者,否则我们早就不在这里了。所以,事实我们已经“足够的”了。我们的母亲生活在那个匮乏而又艰苦的年代,她们能把那么多孩子养活长大真的已经很了不起了。其实,那个年代的母亲很多就是那种相对麻木的状态,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有几个每天被妈妈搂搂抱抱、亲亲,睡觉前给你讲着故事睡觉的,妈妈们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你说睡觉的时候,她在干活,你起床了她已经在烧火做饭了。
小时候我能想到的我妈妈的情境就是,一年四季永远都在忙碌,不是去地干活,就是织布、纺花、纳底子、做鞋,即便是在做着饭,她的手也没闲着,总要做点事情。那个时期的妈妈她们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辛苦劳作上,她们的身体和心灵也经受很多的创伤,她们能勇敢地活下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我记得曾经有个老师就说过,我们得感谢我们的妈妈她们的麻木,她们的麻木才导致她们没有抑郁、没有被生活压垮。
马冉冉老师在《越书写,越明白》这本书中,也写到了和父母的关系问题,她说:他们在沉浮中,能活下来不容易,要工作、要吃饱饭、要成家立业、要赚钱、要把孩子带大、要供养他们上学。若她不能爱自己,她怎么可能来爱你。
所以,如果对妈妈期待太多,或要求妈妈变成另外的样子,我们就没有办法看见生命的真相,也就是只有透过这个妈妈,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生命,如果换成别的妈妈,我们就不再是现在的自己了。因此,接受生命事实的真相,跟妈妈和解,事实上也是跟自己和解,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回归到爱的序位,自由自在的在自己生命的位置上。
当我们要求那些过去没有得到的爱,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没有得到的爱上,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贫瘠,因为我们忽略了我们所拥有的,此时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创造一个黑洞,不但把自己的幸福削弱,连身边人的幸福感与快乐感也会被这个黑洞侵蚀。
那么我们内心的那个黑洞是什么?就是我们心中空缺的父母,当我们没有在心里给父母位置时,心就会变得空虚。当我们评判或者否定父母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生命的源头,让自己好像变得比父母更大,拥有更高的位置一样,而这些都违背了家庭的序位法则。
海灵格说:我跟父母的关系就是我跟比自己高级的人的关系。我跟父亲的关系,就是我跟这个世界男人的关系,我跟母亲的关系,就是我跟女人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命。
这个男孩子,直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当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不好,真的很难和别人的关系相处好,即使走进婚姻也难能在婚姻中出来好各种关系。所以,与父母的关系是根基、是源头。
真正的幸福是从尊重父母如实的样子而来,希望父母变成另外样子的孩子是无法真正快乐的,所以有些人永远保持在抱怨或做梦而长不大的状态。
如果可以重新觉察到,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父母身上得到最珍贵的生命,因为有这个生命,我们才有机会学习、感受,才有机会经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甚至才有机会开始成长开悟。所以,我们不但要报答父母,看到父母已经给我们丰富的一切时,更要在心中尊重父母的序位。这么做,我们的内心会充满幸福,因为能知道自己幸福的人,才能真正幸福;能报答父母恩惠的人,才能真正平安。
圣经上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只要是对父母非常孝敬的人,和父母关系很好的人,是不是都生活的比较好?所以,孝敬父母真的是会有福报的。
二、 亲子间付出和收取的不平衡。
亲子间付出和收取的不平衡,其实也就是施与受的不平衡,亲子之间永远无法平衡。
(一)、生育之恩不平衡。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生命,而我们永远无法生下我们的父母,这是天生的不平衡。但是,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把生命传给我们的孩子,同时也尽力孝顺父母,让生命延续下去,让爱流传下去,实现一种流动性的平衡。
(二)、养育之恩不平衡。
养育之恩不平衡容易带来的问题。我们一般情况下在和别人的相处过程中总会保持付出和收取平等。有些人会特别有感恩之心、清白感会特别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为自己付出一点马上就要回报回去。但是,父母之恩永难报,父母为你付出了多少没法来衡量,所以,永远不会平衡。
这一点使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无意识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1、父母给的太多。觉得父母生养自己真的太不容易了,总觉得必须要孝顺父母,不然就会觉得太亏欠父母,常有内疚感,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比如:有些人父母关系不好,她就认为父母不幸福,那父母不幸福她怎么敢幸福?曾经我上了一个完形个案工作坊。期间有两三个个案都是女儿盲目的爱着自己的妈妈,一个是青岛的一位伙伴、一位是江西的一位伙伴。她们俩的在个案中一个总是觉得妈妈很孤单、一个觉得妈妈很辛苦,两个人分别在自己的个案中都哭的泣不成声,她们都觉得自己心疼妈妈但又替代不了妈妈什么,当自己想去出去玩儿的时候,想到妈妈在家孤单和辛苦的样子,她们就会有种愧疚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这样做自己就背叛了妈妈,会感到罪恶感,害怕自己好像会脱离父母,这样的爱变成一种能量的消耗。但其实不然,这反倒是孩子感谢父母的最佳方式,也就是善用父母所给予的生命,让自己过得更好。我们说一个孩子对父母最好的爱是,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来荣耀自己的父母,将原本盲目的爱转变为成熟的爱,也就是“即使我过得幸福快乐,我还是跟父母保持着连接。”
2、父母给的太少。有的人会总觉得父母给的不够,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出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父母不能支持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而会对父母有很多的怨气。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父母给我们生命,把我们健健康康养育长大已经足够了。其他的都是更多的要求和期待。
3、盲目跟随、盲目的爱。
还有一种盲目的爱,就是是盲目跟随。
A. 盲目跟从父母的关系。有些人父母关系不好,从小看着父母天天吵架、打架,她早已厌烦了这种日子。她发誓长大一定不会步父母的后尘,像他们那样生活,谁知长大后自己婚姻生活却和父母的婚姻很相像,就连你找的另一半也很你看不惯的父母一方很像,当一个孩子去承接父母的痛苦和怨恨,自己的婚姻生活就难以幸福。一个强势的妈妈一个会养出一个强势的女儿,即使这个女儿非常不喜欢她妈妈的强势,但她还是毫无防备地遗传了妈妈的特质。
B.盲目跟从父母的性格。我老公脾气非常急躁,其实背后的原因是他的爸爸就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他非常看不惯他爸爸的行为,但是长大后他的脾气和爸爸却最像,不仅脾气像、长得也最像,甚至走路的姿势也和他爸爸一样。
有些人就会觉得纳闷,这不是矛盾吗?这些人明明不喜欢、看不惯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却最像自己看不惯的父母?那是因为当他为了不要和父母一样,他会很认真观察父母的行为,当他观察的得越仔细,脑袋就记得越清楚,他的潜意识统统照单全收了,等到长大后有意无意间,他便做出与父母相同的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其中有一个隐藏的心理,那就是孩子对父母亲的“忠诚”。因为“忠诚”,所以跟从。当我们有这个觉察后,就要有意识跳出那个模式,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来,活出和父母不一样的人生。
C.盲目承接父母的痛苦和怨恨,这也是一种盲目的爱。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做女儿的从小看着爸爸或者奶奶对妈妈欺负,很看到妈妈很痛苦,就跟着妈妈恨自己的爸爸和奶奶,但是她骨子里是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和奶奶的。所以,她的内在会很分裂和纠结。只是平常她没法办法来言说这件事,这样的状态对自己的婚姻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课堂上有个学员,她的奶奶在她小的时候会打她妈妈,她看着妈妈一次次被奶奶欺负,妈妈很痛苦的样子,她很痛恨自己的奶奶,但是,奶奶同时又很爱她,对她很好。所以,她又很爱自己的奶奶。所以,这种内心矛盾纠结的状态很影响她的自己婚姻生活,在她的婚姻中她会看不惯他老公的软弱,他对老公恨铁不成钢,对老公有很多愤怒的情绪,其实她的愤怒是来自于小时候奶奶打妈妈时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
所以,尊重父母的命运和生活,“尊重父母的命运和”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帮助父母。相反地,正是因为我们爱他们,所以要学会如何用更成熟的方式来爱,而不是盲目地让自己一种失败的、活的不好的方式来爱。
4、父母给予孩子的伤害性的事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许会把孩子送养、寄养,或者父母离异、从小对孩子有暴力行为,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因触犯法律,遭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让家族蒙羞,有些孩子甚至会觉得耻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父母种种不好的行为,导致有些孩子会对父母有很多怨恨和抱怨,但是又无法言说。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我们的内在很痛苦、很分裂,一方面怨恨自己的父母,一方面又觉得作为孩子不应该怨恨自己的父母。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尊重生命状态这个事实真相,有些人不愿意去面对自己不堪的父母,一方面不想面对,一方面内心还对他有很多期待,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痛苦,还非常消耗自己的能量,导致自己也处理不好很多情绪。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要臣服、接受和放下。NLP中有一句话:每个人当下做出的行为,都是他认为最好的行为!所以,接受发生的一切,该父母负起的责任,接受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我们能最做到的是尊重,尊重一切的发生。不让这些不幸的事件在我们这一代再去轮回,斩断轮回的方法就是:
A.勇敢面对
B.坦然接受
C.理解(自我成长学习,理解自己、理解父母)
D.选择放下(放下怨恨、抱怨、指责)
F.面向未来
所以,我们要将所有的负面情绪的能量转化成真正的爱意,同时,也要放下我们对父母的期待,放下我们内在那个执拗的要求,要求他们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
马冉冉老师在《越书写,越明白》中写道:一个人的伤痛,要放进家族脉络里去看,才能看懂。
你的父母不只是你的父母。
在成为你的父母之前,他们是谁呢?
他们先是一个人,也是他们父母的孩子。
与你一样,他们也都是在动荡生命中,寻找自己的灵魂。
只有把父母放在文化、历史的“脉络”里去理解,才能真正“看见”他们,看见我们的父母。他们确实已经尽己所能,为我们的人生做出守护。面对这个尽心尽力要帮助你,带着许多局限、偏颇要帮助你的人,看见他,就够了。
待你真正看见,就无所谓“和解”“宽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三、当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时,爱运作得最好。
(一)、不接受父母本来的样子。孩子拒绝按照父母本来的样子来接受他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形象,但现实中又有一个不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的内在会有很多冲突。
有很多人,不接受父母的懦弱、无能、没有权势,小时候可能让自己在外面受到欺凌,长大后不能让自己在外面有面子;有些不接受目前的软弱,于是成年后对父母有很多的不尊重,觉得父母孤陋寡闻,缺少见识,很好和父母沟通交流,这是一种对父母极大的不尊重。
所以,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好的时候,其实是站在比父母高的位置,来评判父母、谴责父母,对父母有很高的期待。当一个孩子在行为上不尊重父母,代表他已经违背了序位法则;但最令人难以察觉的是在无意识里违背序位法则,而且这些违背的人常都理直气壮,因为他们觉得是自己的父母不够好,殊不知这种对父母的不尊重,是失序的,严酷的序位法则也会让人得到教训。有些人婚姻不幸福、事业不成功、留不住金钱、或者遭遇很多意外事件,这些现象看似有外部的原因,但还有最深层的原因是就是系统动力牵扯的原因,这个系统动力的牵扯很有可能就是你对父母的不尊重。
说到这儿我就想再讲一个我在课堂上看到的故事:那是一个家排公益课上,有个年轻人,他总是存不住钱,他是做工程的,只要钱已到手就总会有各种情况让他把钱给投出去,当然这次再投资出去的项目都不是非常顺当、马上就能回笼资金的项目,反而都是那些很难要回来账的项目,导致他看似做着生意,也没有赔钱,但他总是资金紧张,过得很紧巴。老师为他做个案排列,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他父亲对他有很多的愤怒,当他看到这样的情况后,他知道父亲的愤怒是因为他对父亲很不尊重。老师引导他向父母深深地忏悔,承认父母是大的,自己是小的。自己只能尊重和接受父亲本来的样子。
(二)、父母与孩子角色颠倒。父母想要索取、孩子想要给予父母一些不应该给予父母的东西。
1、当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
有些人看不得父母两人吵架、拌嘴,只要父母两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自己就要跳出来去解决,这样的结果导致水越搅越混,事情越搞越复杂。本来他们的冲突只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儿,你的介入变成了三人之间的关系,关系越多越复杂,特别是你的介入还不能站在完全中立的位置,我们总是会带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感受,会对其中一方指责和评判。这时候你就不是处在一个孩子该有角色,你其实已经跳到父母之上,成为父母的父母了,你成为了一个拯救者,无形中你的父母就成为了受害者。
再者,如果父母是对立的,两个人的关系长期不好、僵持,那么孩子内在的冲突就更大了,因为一半的他要对爸爸忠诚,另一半的他要对妈妈忠诚,他的内在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分裂和对抗。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出自孩子对父母的爱,但这种爱是盲目的爱,是不成熟的爱。
所以,孩子要尊重父母的互动方式,并有勇气退回到孩子的序位,因为当他太靠近父母时,无意识里便容易卷入父母之间的问题,所以孩子势必要退回到属于自己的序位。即使父母不容易,我们也要让自己幸福。
2、父母变回小孩的状态。
有些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时候会变回小孩儿的状态,特别依赖自己的子女,孩子不回去他好好的,只要孩子一回家就诉说自己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
有个老师讲了她和她妈妈之间的故事,她说她以前在医院上班,也是有这个便利条件,只要妈妈说自己不舒服,她就赶紧让妈妈到医院,给妈妈看病开药,那几年妈妈每年住两次院都成了惯例。
后来,她经过学习知道妈妈这是退化到小孩的状态在寻求关注。于是,往后她再回到家中的时候,就装作很疲惫的样子,说自己很累想躺下好好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自己肚子饿, 好几天没有吃妈妈做的饭了,让妈妈赶紧给自己做点饭。就这样她找这种借口让妈妈忙起来,后来她也让妈妈进她的课堂来学习,到现在她的妈妈越来越健康,她和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当父母不知不觉退行到小孩状态的时候,是老人自己价值感的丧失,她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于是对生活就越来越没有热情。这时候做为孩子最应该做的是,让父母再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真的把父母当成孩子惯起来,那样给老人的是害、不是爱,只会让他们的身体的各项机能老化更快、衰退更快。当你重新点燃父母的生活热情,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候,他便会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重新点燃生命力。
3、现在的新家庭优于原生家庭。
当我们结婚成年后,我们会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会有割不断的情感链接。当我们的原生家庭发生任何事情,它都那么牵挂我们的心,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要他们有什么事情,我们会不遗余力去帮助、去承担。
很多家里的老大就会有这样的情况,长子如父、长女如母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让老大们觉得自己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背负起兄弟姐妹的养育义务。慢慢地原生家庭中凡事都要他来做主、拍板定下来。其实,这样的话这个家庭的序位也是混乱的,谁都不在自己的位置。
同时,这时候我们忽略掉的是我们的小家庭,当我们长期围绕原生家庭转的时候,我们在自己小家庭中是缺席的,当我们不能守在自己小家庭的位置上时,我们的小家庭就会失衡,序位就会乱。所以,当我们成家后我们的小家要优于我们的原生家庭,这样我们原生家庭的成员也有机会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也会真正成长起来。
我们更要区分爱与责任的不同,爱与照顾的不同,担心与关心的差异,以及对每一个生命允许他去体验他的人生之路。
4、父母真的有错怎么办?中国传统经典《弟子规》早已提到:亲有过、谏使;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也就是说,当父母有过错的时,我们应小心规劝,但态度要诚恳、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当父母不听劝告时,我们要等待适当时机再继续劝告,就算有时痛哭流涕要求恳求父母改过,或者即使遭到责打也要无怨无悔地继续规劝。这个整个过程,自始自终都以尊重父母序位的态度为基础。
所以,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如何爱。如果我们想让生活更顺利成功、家人关系更和谐、与父母亲的关系更好,就要遵守序位法则,回到自己的序位来爱。这种遵循序位法则的爱,就是最符合大自然生命的爱,同时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爱。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功课,是一生最复杂也是最不可逃避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
当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和顺,我们的事业、家庭,都会和顺。反之,我们会陷入无数无法理解的困难挫折中。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像其他关系中的爱一样,有连结,平衡和秩序上的需求,只不过在平衡方面,亲子之间的施与受是无法相等等,而亲子之间的爱的流转,是在维持这份不相等的关系做到更好。
所谓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在各种关系中都能获得灵活自如、没有纠结和牵绊,父母是我们的根,所以学会和父母处理好关系是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