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个年纪,期待有个孩子不算什么奇事。但在他/她们来到我的世界之前,或者说在我成为他/她们的父亲之前,有些问题是需要审视的:截至目前,也就是在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十五个年头,仍有太多的问题横亘在我面前,如何不受这些问题困扰,并能在所剩不多时间里找到解决之法,是我当下亟待完成的生命课题。
通常来说,当你生育能力正常且有一个同样生育能力正常的伴侣时,拥有一个孩子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甚至有时候你们并不想要孩子,可毫无防备的激情也会为你们带来一个孩子。
有了孩子自然要涉及抚养问题。我曾和朋友讨论抚养一个孩子所需的成本,他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马上给我列出一份账单——这份账单如此之精细,甚至包含其所需多少奶粉和尿不湿,在经过长达半小时的计算后,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摆在我俩面前,他悲观的表示:“要挣够这些钱几乎要以我半辈子的生命为代价。”可在我看来,这仅仅是抚养一个孩子所需的物质成本,孩子可不是无意识的庄稼或树苗,只要勤于施肥浇水就能茁壮成长,意识灌输和精神教育在某种程度来说确乎更重要,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出一个能够独自适应社会生活的健康孩子,这种健康应该是身心皆备的,而不是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巨婴,或者一个冷漠无情的魔鬼。
显然朋友对我说法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都是形而上的侃侃大论,我也没办法不认同他那些形而下的观点,于是两人在看似无法说服对方又依然达成某种共识的情况下,草草结束了这次聊天。
这次聊天过后,我对拥有孩子的热情骤然缩减,人们往往会对有机会实现的目标保持动力,而一旦他发现这个目标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他就很少谈论这件事情了。
事实上我也有过一段照顾孩子的经历,虽然他们不是我的孩子,甚至我那时也不过是个孩子,但至今我仍觉得我那时把他们照顾的很好。人似乎有这种天性,在面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弱小个体时,总会不自觉展示出关怀和亲热一面来。如果你围观过一群孩子们玩过家家(他们血缘关系来自游戏规则),你会发现他们中较大那个孩子的表现是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真的就如同一个合格的父亲或者母亲,这种能力就是天生的,而这也是我们想要一个孩子的原因,这是一种基于我们天性里的展示的冲动。
拥有一个孩子的意义还在于,我们不必再像中国古人那样结绳记事,也不必像印第安人那样在树皮上刻下房子来表示一天的行程,实际上这些都是很古板且愚蠢的办法,当你有了孩子后,你会发现大到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感悟,小到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甚微的琐事都有了寄托,孩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记事本,里面写满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我相信有许多父母一定做过这件事情:在某个夜晚看着熟睡的孩子,对一旁的爱人发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都长这么大了。”这种感觉不就像你翻阅年少时的日记本那样吗?
七月一个下午,空气停止流动,变得黏热不堪,我望向窗外,天空黑且沉,似乎酝酿着暴雨。楼下院子里一群孩子在玩耍,欢笑中不时传出尖叫,不知为何我忽然想起了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翱翔的海燕,他们那么勇敢,那么无畏,那么令人为之向往。
这篇文字,送给那些永远不知疲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