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王阳明,做事曾国藩

做人王阳明,做事曾国藩:一心不动,大巧不工

前言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中国历史上做得到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两个人分别是孔老夫子和王阳明,而清代名臣曾国藩则是另外半个。

如果要从这两个伟大人物身上获得人生的启迪,王阳明心学处处围绕心、良知、知行展开,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便是做人;曾国藩在功业上的成就尤其让人膜拜,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便是做事。

而如果将王阳明的学问和做人之道归结为一点,便是“一心不动”;将曾国藩的学问和功业之道归结为一点,便是“大巧不工”。

做人王阳明:一心不动

为什么说阳明心学的根本是“一心不动”?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展现得最是明白: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更诗意的表达,便是王阳明那个有名的公案: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千古心学,正是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心之体则原本“同归于寂”。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如如不动”,心学所说的“不动心”。

能够不动心,则是对心灵最好的安顿,对人生最好的救赎。

1、一心不动,才能不忙

现代人为什么这么忙,人忙心更忙?王阳明早已告诉了我们——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人忙源于心忙,心忙源于没有落到那个如如不动的本体之心上,失去了那个主宰,心于是就乱了。说白了,忙的本质,是心乱;心乱的缘由,则是心浮。这就是所谓浮躁。

怎么办?王阳明同样也说了: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明明在吃饭,脑子里却在思考焦虑着别的事,根本无心吃饭、影响胃口。长此以往,身体慢慢垮掉,精神也在慢慢消磨,事情在这种心浮气躁之下更是难以做好。

这背后是心忙惯了,那么就要慢慢止住这种惯性。

如何止住?做任何事,都努力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眼下的事,不胡思乱想,不焦虑纠结。

如此则不仅精神能得安宁,事情也更容易做好,这就是“收摄”。

2、一心不动,才能克制情绪

情绪是每个人的大敌,坏了心情,也坏了事。每个人都知道要克制情绪,可总是做不到,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办法,王阳明也告诉了我们——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收敛得,愤怒嗜欲正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这句话提出克制情绪的三种情境和三个对治之法:放纵时忍默,任性时收敛,愤怒时消停。

这三种情境,正是情绪最容易失控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三种典型时刻。而我们之所以容易被这三种情绪牵着鼻子走,是因为不自知。假如我们身处其中时能够意识到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时刻,那正是悬崖勒马的转机所在。

之后,你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这并不简单,因为人最容易在做不到时放弃,听之任之。王阳明之所以说“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既是在说一个事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这点,你不去做,就是无能和懦弱。

然后他还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办法: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情绪来了,你只需要知道情绪来了,觉知着它,然后就随它去,不必有压制之类的心思,然后情绪自己就会慢慢平复。这跟佛家修行的观照法一脉相承,原理则是情绪只能在人不自觉时才能绑架人,一旦自觉主导人的便不再是情绪,而是这自觉的意识了。

这也需要练习,功夫越深效果才能越大,最后就是不受情绪左右。而且要有一种意识: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是修心的好时机。正如王阳明所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

“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王阳明如是说——他自己就是。

3、一心不动,才能踏实做事

俗话说人要磨炼自己的性子,一心不动的境界也是磨炼出来的。磨炼的方法,王阳明认为是“做事”: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这就是心学最伟大的地方——将出世和入世打通为一体。所以不必再纠结是入世还是出世,是要精神还是现实;王阳明的“事上磨”告诉我们,入世就是修行,不动心便是出世。

一言以蔽之:以入世事,炼出世心;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做事曾国藩:大巧不工

曾国藩真的是笨,他自己说自己“余性鲁钝”“秉质愚柔”,梁启超则说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也说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

而他最大的聪明和一切的成就,正是来自于他的笨。曾国藩爱读《老子》,他是得了老子“大巧若拙”之真谛的。若比作武功,曾国藩正对应“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很多人把曾国藩的成功归结为勤、慎、恒等方面,他自己也如此说。其实“拙”才是这一切的底子,这其实也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1、守拙,才能勤

为什么守拙才能勤?因为笨人知道自己在才智上不占优势,所以他若是想拉近自己跟别人的差距甚至超过别人,就只能在勤快上下功夫;因为拙,就能自觉地去勤。

正是因为勤,在修身上曾国藩才做得到每天做完早起、读书等12条日课,而一点一点磨掉自己的习气;在做事上曾国藩才做得到带兵时那样的“结硬寨,打呆仗”,天天挖壕沟防死敌人或者围城困死敌人,而一点一点接近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曾国藩成功的秘密,也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的秘密——曾国藩的守拙而勤,实质并不是笨,而是放低姿态,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打好自己的根基。

如此才能保证稳当,不出纰漏、不走歧路。稳,就是快。所以他才说——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而世人最易犯的毛病,是耍小聪明、爱玩机巧、好走捷径;于是容易因为根基不稳、把控力弱,流于轻浮极端,跑偏走歪而误了时光和自己,这就是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守拙如同走地上大路,就算需要翻山越岭,贵在踏实可靠;机巧则如同走平衡木,遇到悬崖可能更快跨过,也可能万劫不复。

曾国藩的守拙而勤诚然是因为笨,而他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便是他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世间最可怕的事情,是一个人不仅聪明,还勤奋。

2、守拙,才能慎

曾国藩曾作过一副对联:

战战兢兢,

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

虽逆境亦畅天怀。

前半句,可谓说尽了他的谨慎。他能够在晚清官场恶劣的环境下平步青云并全身而退,与他的谨慎有着极大关系。这谨慎,则还是源于他的守拙。

为什么守拙才能慎?因为他知道自己笨,所以才尤其害怕出漏子、捅娄子,而小心加小心。人最容易在自己擅长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栽跟头,所以才会有那句俗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曾国藩的做法,也尤其值得我们在处世和做事上借鉴: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

古来才人,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巨大成功,不就是那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的最好证明吗?但凡照着这个路子走,尽力去做到,人这辈子就算是有谱了。而世人尤其是那些聪明人,却往往是胸有傲人之志、手无缚鸡之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骄傲轻浮、疏忽怠慢。曾国藩十分重视人在小事和细节上的态度,因为这背后反映的,是人的心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曾国藩守拙而慎,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根本不是笨还是聪明、谨慎还是疏忽,而是对自己心性与心志的要求,这是修养、处世和立业的根基所在。只有守拙而慎,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坚实依靠。

3、守拙,才能韧

曾国藩读书笨,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但因为有一颗守拙之心,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法子——

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这背后正是一股韧劲儿,读书就需要如此。何为韧?是忍,是耐,最后则落到恒。对于这三点,曾国藩曾用一句话说透——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尤其对这个恒字,曾国藩强调更多,他自己就是对此做得最彻底的;最精到的谈论,也同样出自于他。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西方学者有个“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需要持续付出一万小时的学习和积累。这和曾国藩的恒可谓异曲同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则是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这份忍力、耐性、韧劲、恒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他让人只能仰望的人生巅峰。

这背后,同样是守拙的作用。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历尽挫折,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相反,那些聪明的人不愿意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世间聪明亦成功的人也不少,根基稳固、不留遗弊的却不多,常常是风光一时,最终凄凉。只有既聪明又守拙而慎,才能既达得到那种境界,又能达到得更快。

所以曾国藩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得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

这句话最为完美地诠释了老子的“大巧若拙”与“大智若愚”。

综上,王阳明的一心不动,说到底是心中老实;曾国藩的大巧不工,说白了就是做事踏实。结合起来,其实就是人人知道、简单平实的那两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32-7发表,以嘉兴桐乡乌镇为背景,林家铺子在林老板的苦心经营下,终于还是难敌社会动荡,卜局长欺压诈骗,商会勒...
    灵魂的味道阅读 329评论 0 0
  • 不要关注什么这个有前景那个有前景, 关键是好用, 喜欢用, 喜欢用它来做东西, 才是最重要的驱动. 可以利用 Sy...
    貘鸣阅读 89评论 0 0